與西方對抗?特朗普意欲何為
(德國之聲中文網)特朗普重返白宮六周以來,已明顯為未來的外交政策給出方向: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重新復蘇與莫斯科的關系,而損害受到俄羅斯攻擊的烏克蘭的利益。在這一政策轉向中,並未聽取歐洲的意見,而是強調美歐之間的分歧。
特朗普周三批評歐盟的設立是要對付美國。周五他則與副手萬斯在媒體面前上演一出與澤連斯基的公開爭吵。烏克蘭總統原本前往白宮簽署一項原材料協議,結果卻受到特朗普與萬斯的斥責。
西方政治秩序的終結?
德國耶拿大學歷史學者弗萊(Norbert Frei)認為,這一事件顯示出二戰後的世界秩序平衡走向終結,全球政治格局正在經歷類似蘇聯解體的歷史性考驗。
弗萊向德意志電台表示:“目標很明確,實現特朗普、習近平和普京的全球三足鼎立。”他表示,美國作為正在衰落的世界大國,正在失去唯一的真正盟友——歐洲。而歐洲目前則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
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政治學者亞歷希弗(Mikhail Alexeev)向德國之聲表示,白宮的這場爭執不僅僅是在兩位領導人之間,也顯示出美國轉離歐洲的重新定向。“我們不僅不能把美國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視為理所當然,而且可能連北約的安全保障都不能再視為理所當然。”
無跡象顯示“完全切斷”跨大西洋關系
特朗普在選戰中曾對國防支出不達標的北約成員國獲得美國的軍事支持提出質疑。他還曾要求歐洲未來將經濟產出的5%用於國防。
盡管如此,柏林學術與政策基金會的美國問題專家馮丹尼爾斯(Laura von Daniels)認為,目前並未顯現出跨大西洋關系會完全切斷的跡象。
她向德國之聲表示,目前的形勢的確十分困難,特朗普不惜損害歐盟的利益,包括安全政策或經濟政策方面,比如懲罰性關稅。“但一夜之間切斷與歐洲的關系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馮丹尼爾斯舉例說,歐洲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最重要銷售市場。與此同時,隨著3月12日美國對鋼鋁征收關稅,經濟上的壓力可能會增加。而到了春夏,歐盟則可能面臨比如汽車關稅。
“劃分勢力範圍”?
德國社民黨籍前外長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向《奧格斯堡匯報》表示,特朗普的世界觀與歐洲對於國際合作的設想截然相反。
鑑於特朗普計劃與普京就烏克蘭戰爭的終結談判,加布裡爾提及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特朗普有這麼一種‘雅爾塔2.0’的想法,世界政壇的‘硬漢’瓜分勢力範圍,小國則只能觀望。”
學術與政策基金會的馮丹尼爾斯表示,特朗普的目標是什麼,並不明確,不過,從周五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對特朗普來說,烏克蘭是他與普京直接談判的一個障礙。
與此同時,華盛頓戰爭研究所發表一份分析,如果美國停止援助基輔,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的可能性將增大。由此,普京可能會增強對其它前蘇聯共和國的控制,也包括歐盟和北約成員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而美國則將失去其世界影響力。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David E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