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提「不義遺址」定義擴及清代 促轉民團:不宜任意擴張

不滿發言被打斷,藍綠立委針鋒相對、氣氛火爆,因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排審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但審查一開始國民黨立委就針對條例名稱提出意見。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認為,「與其使用不義這個名詞,我還是強烈認為人權歷史場域實在是一個更為妥善的一個中性字眼。」

而這回朝野共有12個版本,其中國民黨立委鄭天財版本指出定義的不義遺址時間及範圍,應從民國34年起的威權統治時期擴及到清代、日治殖民時期對原住民的迫害,再掀起一波唇槍舌戰。

鄭天財表示,「有這麼困難嗎?把清朝時候的不義遺址列入進去就怎麼樣了嗎?就窒礙難行了嗎?莫名其妙 ,把台灣的原住民族放在哪裡?」

民進黨立委范雲則指出,「不要再企圖操弄威權時期的定義,淡化自己的不義,其他時期的歷史正義場址 ,已經有《文資法》底下的相關法規可以保護。」

文化部長李遠(小野)回應,「如果這個法令通過,你為什麼不倒過來想,是國民政府能夠自我反省,他能夠面對這段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經過)我一定會繞著馬場町3圈,因為我的舅舅就在那邊被槍決了 ,我舅舅23歲被槍斃,所以不義遺址對某些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部長李遠以自身經歷強調轉型不義遺址的重要性,並呼籲朝野應不分黨派心平氣和討論。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林芳如提到,「(國民黨立委)想說把這個時間擴大到清朝,我覺得他無疑就是在想辦法拖延各種,真正可以對於台灣人民記憶留下保存的各種實際作為。」

長期關注此草案的10個公民團體,同一天也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達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的定義與範圍不宜任意擴張,並指出不少遺址都因年代久遠而傾頹,呼籲應盡速通過專法進行保存與積極活化 ,以促進推動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