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作戰新戰場:氣候變遷錯假訊息,已成為破壞台灣民主社會的武器
文:何宜靜(Elena Yi-Ching Ho,澳洲NGO Research & Action Hub的共同創辦人)
台灣在對抗錯誤訊息、假訊息、外國訊息操縱與干擾(FIMI)方面的韌性是眾所周知的。在 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台灣公民社會在捍衛民主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對抗這些威脅的努力也贏得了國際間的讚譽。
雖然中國共產黨被廣泛認為是針對台灣的FIMI主要來源,但氣候假訊息的興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新興的威脅不僅妨礙台灣因應氣候危機的策略,長遠來說,也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與印太地區的穩定構成風險。
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的報告中顯示,氣候問題與錯誤訊息及不實訊息已被其列為未來十年全球主要風險 。在過去,氣候和假訊息普遍被視為兩個獨立的問題,但現在已被認定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主要障礙。
氣候錯誤訊息來自對資訊的誤解,或無意中分享錯誤或不完整的資訊。一般而言,分享錯誤訊息的人並無惡意。相反地,氣候不實訊息散佈者有時會利用現有的不實訊息,刻意攻擊氣候行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導致氣候行動延遲。
氣候否認主義(climate denialism)、延遲主義 (delayism)和氣候變遷懷疑主義(climate change skepticism)被認為是常見的氣候假訊息。「氣候變遷是個騙局」、「氣候變遷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或「氣候變遷沒有那麼嚴重」等經典敘述常見於社交媒體平台,並被全球各地的假訊息散佈者放大。然而,近年來,氣候假訊息變得更針對特定議題。
儘管大多數人對氣候變遷的意識已逐漸提高,且大多數國家已承認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是必要且迫切的,但針對再生能源的氣候假訊息已成為能源轉型的最大障礙之一。化石燃料公司和Meta等科技巨頭都被認為是氣候假訊息的主要製造者和傳播者。
除了化石燃料產業因自身利益在拖延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之外,有關再生能源的氣候不實訊息,已成為國內和國外假訊息行動者,針對同步面臨能源問題與國家及區域安全問題的國家的一種手段。惡意參與者試圖利用公眾對安全議題的疑慮和現有的氣候不實訊息,甚至捏造新的不實訊息來散播對政府的不信任,並進一步分化和分裂一般大眾。而台灣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台灣在區域穩定及全球勢力轉移中處於關鍵位置。正如美國國防部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博士所指出的:
台灣位於一個關鍵節點......對於該地區的安全至關重要...…(它)位於主要貿易航道旁,為全球大部分的商業和能源運輸提供海上交通線。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台灣也是主要先進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及其他製造商的所在地,這些製造商負責全球市場三分之二的晶圓代工製造業務。
然而,儘管台灣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些人卻認為台灣正面臨潛在的能源危機。尤其是台灣正試圖平衡其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承諾,也同時也要保障國家和區域安全。
台灣目前的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增加天然氣使用)、「展綠」(擴大再生能源)、以及「非核」為主。這表示台灣尚未準備好轉變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即使台灣採取的混合能源政策是逐步淘汰煤炭和天然氣,但來自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日益增加,引起了人們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廣泛關注。例如,潛在的海上封鎖將嚴重影響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LNG) 的能力,進而導致電力短缺的風險。
同時,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緩慢且有限。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水力、風力、廢棄物發電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僅佔全國能源產量的9.5%,而化石燃料(煤炭、燃油和天然氣)仍佔83%左右。造成台灣再生能源產業進展緩慢的因素包括COVID-19導致的供應鏈中斷,進而影響原物料成本的上升,尤其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持續,更影響了太陽能板的安裝與製造。
這些議題與台灣現有的政治分化息息相關。台灣政治長期以來由傾向於維護台灣主權意識的民進黨,以及傾向於中國的國民黨。兩黨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不僅往往妨礙雙方在政策制定上達成共識,有時甚至會導致政黨為了特定政治利益而散播假消息。例如,在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40多個環保團體曾向兩黨候選人喊話,要求其避免為了競選目的而擴大針對再生能源的假消息。
雖然對政府再生能源政策的憂慮有一定的合理性,且這些政策對生活成本和特定產業的影響也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些源於資訊不對等的憂慮,或政府溝通不力的論述已被編織成氣候假訊息,並被中共利用來達到FIMI的目的。
根據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 的報告顯示,在2024年選舉期間,至少發生八次與電價相關的資訊操縱事件,這些論述聲稱執政政府的能源政策效率低下。IORG特別指出,中國國營媒體操縱敘述,暗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因電力成本上升而蒙受損失,進一步激化民眾的不滿情緒。
氣候假訊息的影響不只是延遲台灣的能源轉型,它也破壞了維護民主的努力。若無法處理氣候假消息,不僅會妨礙政府執行有效政策的能力,也會成為他國干預擾亂民主進程的漏洞。然而,對抗氣候錯假訊息的責任並不僅在於政府、氣候和產業專家或任何單一的公民組織。它需要各個領域的共同努力——公民社會、社區組織、科學家、政策專家和一般大眾。
延伸閱讀
「洗碗的故事」炎上:丈夫把「不願洗碗」上升到男性困境,可能更適合跟洗碗機結婚
韓國公調處宣布暫停執行總統尹錫悅逮捕令,戲劇性場面恐會首爾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