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診拚減量 採因地制宜

為避免患者小病到大醫院就診,分級醫療扮演重要角色。新冠疫情前,健保署曾推動大醫院門診年減2%目標,如今疫情趨緩,預計今年底重啟大型醫院門診減量措施,但目標尚未定案。上月健保會中,健保署提出新規畫方向,因各區醫院屬性不同,預計不會「一刀切」,將採取因地制宜做法,待和醫界代表討論後定案。

為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健保署2018年要求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每年需減少2%門診量,超出額度的門診服務均不予給付,醫院需自行吸收成本,預期在5年後達成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減量10%的目標,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暫停。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6月提到將重啟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減量措施,預計第3季重新討論,最快今年底上路。而今年11月健保會中,付費者代表委員也持續關切醫院門、住診比率合理化問題。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在會中說明,隨著科技進步,門、住診比率怎麼調整,的確是一個問題,他也說,醫院屬性都有所不同,無法一刀切,目前採取視醫院性質與當地區域性質,細緻調整門、住診比率;已請6個分區納入該區共管的重點,依照醫院的性質,以及希望鼓勵醫院住診比率達到多少,視為指標,未來會以分區共管方式執行。

健保署說,有關分級醫療大型醫院門診減量措施,考量各地區醫療資源差異,宜採因地制宜,目前正由各分區業務組和醫界代表陸續召開分區共管會議討論,待有具體結論後,再統一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