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圖卡「央行外匯管制鬆綁,台灣房地產、股市資金會急速撤離」?

事實查核報告#3328

網傳圖卡「央行外匯管制鬆綁,台灣房地產、股市資金會急速撤離」?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11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11版】

網路近期流傳圖卡,宣稱央行外匯管制鬆綁,房地產、股市資金會急速撤離台灣。這是錯誤訊息,結匯金額變高不會引發撤資。

一、傳言所指事件,為中央銀行宣布11月1日開始,調高國人「每年累積結匯金額」,團體、個人由500萬美元提高至1000萬美元,公司由5000萬美元提高至1億美元。

二、「每年累積結匯金額」是指,資金匯入或匯出台灣,且涉及新台幣兌換者,央行針對個人或公司訂定每年金額上限。

但若匯款跟進出口貿易、旅行、留學、金融投資等有關,金額並無限制。此外,不用兌換成新台幣的外幣進出也沒有受限。

三、金融專家指出,傳言說法脫離現實,目前個人或公司平均結匯金額,連原本額度的5%都用不到,就算放寬結匯金額,也不會變成誘因,讓資金流出。

專家解釋,資金撤出台灣與否,跟有無看好台灣市場有關,與調高結匯金額無關,傳言錯置因果關係。

傳言誤解央行政策,錯誤宣稱會引發台資外流,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中央銀行10月3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自11月1日開始,調高國人「每年累積結匯金額」,團體、個人由500萬美元提高至1000萬美元,公司由5000萬美元提高至1億美元。

網路隨即流傳圖卡,宣稱央行外匯管制鬆綁,會引發台灣資金流出,點名房地產、股市資金會急速撤離台灣。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央行調高國人「每年累積結匯金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發展中心主任林士傑表示,資金出入台灣,且涉及新台幣與外幣兌換,央行每年有訂定金額上限,這就是「每年累積結匯金額」。原本團體、個人的額度是500萬美元、公司是5000萬美元,從11月1日開始,均放寬1倍,各增為1000萬美元、1億美元。

林士傑解釋,如果不涉及兌換新台幣,就沒有金額限制,譬如進出都是美金,不用兌換成新台幣的匯款。此外,即使涉及新台幣兌換,但用途跟進出口貿易、旅行、留學、金融投資有關,也沒有限制。

林士傑說,如工程款、法律仲裁費用、購買不動產等比較特定用途的匯款,才會被算到「每年累積結匯金額」。而且就算超過額度,可以專案跟央行申請,只要有充分理由,還是有可能核准。

央行訂結匯金額上限 目的是穩定外匯存底

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張元晨說明,央行之所以要訂定結匯限制,主要為了穩定持有大量外匯存底。例如台灣有大筆資金匯出,需要換成大量外幣,那麼央行就必須供給銀行外幣,手上外匯存底就會變少,就有可能不足以抵擋投機客的炒匯動作。

張元晨也說,除非有突發事件,目前不太可能有大筆資金匯出,外匯存底大量減少的情形。而且目前外匯存底達5706億美元,央行評估有足夠外匯供應國人資金需求,因此才放寬結匯限制。

查核點二:央行政策會引發「房地產、股市資金撤離台灣」嗎?

專家:放寬結匯金額不是資金撤出誘因

張元晨、林士傑兩位專家一致指出,央行雖然訂出結匯金額上限,但用到的人不多,實際需求並不高。以2023年央行統計來說,不論個人或公司平均結匯部分,連額度的5%都用不到。如果連原有額度都用不完,即使央行再將額度放寬一倍,也不會成為加速資金流出的誘因。

林士傑解釋,不論房產或股市資金流出,原因是在於有沒有看好台灣市場。如果市場沒有利潤,資金自然會撤出,另尋可以賺錢的地方,跟放寬結匯沒有關係。

配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 央行調高結匯金額

央行新聞稿指出,為配合政府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以及目前已持有大筆外匯存底,可因應外匯市場波動,才決定調高結匯金額。

林士傑解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希望推動財富管理產業,為了跟香港、新加坡等金融自由國家競爭,央行此時放寬資金進出限制,除了配合政策之外,也有助於吸引外國資產管理業者進駐台灣。

(記者:許雲凱;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