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逐漸和緩?中印達成邊境協議、共識的各有所求

中印邊界(示意圖,圖/AFP)
中印邊界(示意圖,圖/AFP)


對於長久以來的邊境衝突問題,中國和印度近期達成協議、共識。學者劉奇峯表示,中國的考量是希望透過改善關係來減輕對抗壓力,印度則是大國外交調整及經濟考量。而日前達成的6點共識則是在各有所求的情況下,恢復雙方在2020年6月邊境衝突前的狀況。

中印邊境衝突的根源何在?

中國和印度在今年10月時就邊境爭議問題達成脫離接觸相關協議後,上週(18日)雙方又達成積極尋求邊界問題解決方案,以及恢復推動印度香客赴西藏朝聖與邊境貿易等6點共識。

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助理教授劉奇峯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訪問時指出,邊界線向來是一個令中、印雙方都蠻頭痛的問題,因為中、印之間的邊界不像一般是法律簽訂後劃定的邊界,而是被稱作實際控制線,也就是這條線的劃定是暫時按照雙方不同的軍力,或是當時所採取的政策會向前或向後移動,這其實就是造成衝突的根源。

而中、印在10月達成協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回到雙方以前曾經透過各種不同層級的雙邊機制來互動管理邊界的情況。

達成邊境協議 中、印雙方的考量

進一步分析中、印雙方的考量,劉奇峯指出,在印度方面,印度總理莫迪已展開第三個任期,也是莫迪重新調整對大國外交的新開始,中國當然是其中一個重要對象。另一個考量是經濟問題,印度青年失業率高,其中原因之一是印度的資通訊產業發展不如預期,無法吸納更多的年輕勞動力,而這些產業最主要的技術來源是中國。因此印度希望透過跟中國達成比較和緩的關係來吸引投資,為將來產業升級做準備。

而對於中國而言,在美國前總統川普與現任總統拜登壓制下,中國在COVID-19疫情後開始慢慢恢復了活動,尤其是今年以來也更多參與多邊機構的活動,還和印度等一些大國恢復關係。劉奇峯指出,印度向來有不結盟的傳統,但近年因為中國對印度產生了戰略壓力,所以印度開始比較牢固的進入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之間的戰略對話體系:四方安全對話(Quad)。中國當然希望不要造成這個陣線都有對抗中國的情況,所以對印度適度進行一些鬆動的動作是有必要的。

邊界問題6點共識 中印各有所求

對於中印上週(18日)就邊界問題所達成的6點共識,劉奇峯表示,這就是恢復雙方在2020年6月15號加爾萬河谷衝突之前的情況。事實上,縱使中印雙方過往有很多設計機制想要去解決邊界問題,但衝突還是發生了,這顯現出中印之間管理邊界問題的艱難。這次達成6點共識,只能說是雙方現在各有所求的情況下,想要恢復原來的狀況。

而整體情況發展,主要是看外在政治環境的影響,包括大國之間的互動、中美互動,還有中印美三角互動等等。

中印之間競爭、衝突點的變化

劉奇峯還說,中國跟印度以前的主要競爭、衝突包括:誰是亞洲老大的地位問題,也就是說中印之間誰的發展模式更好,其次是1959年達賴喇嘛離開西藏之後的西藏問題,以及邊界線問題等等。

但隨著時間與情勢轉變,目前雙方競爭、衝突包括持續存在的邊界線問題,其次是經濟成長、經濟發展模式問題,以及在全球南方誰可以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還有印度關切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計畫在印度周邊的小國建設了海港、生產基地等,然後藉此把廉價商品傾銷到印度。

這些問題使得現在印度洋地區的問題變得很重要,特別是印度覺得中國的威脅現在不止來自於北方未劃界的邊界線,還包括從南方的印度洋,也就是中國想要對印度形成一個包圍圈。劉奇峯指出,對印度而言,中國已從一個競爭者、從一個可能曾經的同志,變成一個在國家安全上存在的威脅,這是雙方關係一個緊張的來源。

 延伸收聽 

兩岸ING / 從達成邊境協議及六點共識看中印關係發展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諷刺! 中國新聞自由墊底 培訓肯亞國營媒體記者
尼泊爾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架構協議 為合作計畫鋪路
阿達尼集團涉行賄爭議 印度國會被迫暫時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