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印尼加入金磚國組織撥動的地緣政治均勢

上週印尼正式加入金磚國組織,無論從那個觀點看,這都是美國在地緣政治角力上的失分,中俄則可算是贏家。

金磚國家2025年輪值主席國巴西,在6日發表聲明,宣布印尼正式成為金磚成員國,印尼外交部也宣稱,這是印尼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里程碑,印尼商界則表樂觀其成。被視為金磚國組織老大哥的中國,也對印尼的加入表示歡迎。

雖然未來的發展還是要視印尼參與、融入金磚國組織的情況,及歐美的反應而定,但這一步確實對金磚國組織而言是「大利」。

從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以來,中美之間的競爭已從「顯性」的經貿之爭,質變為地緣政治角力、甚至是全面性的競爭與對抗。既然是競爭、對抗,「拉幫結派」就是必然不可或缺的一步。美國當然是緊拉自己原有關係就緊密的盟邦,如歐洲國家、如日韓菲。

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原有的拉幫結派勢力遠不如美國,但現在也必須找到定位與「夥伴們」;目前來看,在地緣政治上,就是以金磚國組織為本;在經貿方面,則是以RCEP為本,這2個組織比其它中國主導的組織(如上合組織等)都重要、勢力更大,也都排除了歐美西方國家。

RCEP是全球最大的區域經貿組織,成員國包括東協10國加上中、日、韓、澳洲、紐,等於涵蓋除了印度與台灣之外、亞洲所有重要的經濟體。這讓中國在與美國打貿易戰時,有基本的底氣、亦較無後顧之憂。

金磚國組織則是當初「無心插柳」形成,雖然三不五時的舉行元首峰會,但必須承認過去一直是一個「聯誼性質」遠大於其它的組織;但在中美對抗形成、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國與歐美更嚴重的對抗,雖然金磚國成員國絕非灑清一色反美國家,但畢竟外界已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組織─視金磚國為中俄在地緣政治上對抗歐美西方的組織,時常拿來跟G7比較。

而且,這種態勢與看法是持續得到加強。2023年8月,金磚五國宣布擴員,吸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根廷、伊朗以及衣索比亞成為金磚會員國,原本的金磚五國正式擴充成為「金磚10國」(阿根廷於2023年12月正式拒絕加入金磚),其中伊朗當然是美國口中的邪惡軸心國家,埃及與沙國等則雖一直是美國盟邦,但近年迭有衝突、各國都有「琵琶別抱」或分散風險的想法。

加上原始成員國巴西總統魯拉2023年1月上任後,他偏左友中的立場,金磚國中即使尚有與美關係日益密切的印度,但整體態勢仍是越來越有「為南方發聲」、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味道。魯拉上任第一個出訪國家就是中國,他公開感嘆為何所有國家貿易結算都要用美元而不用本幣?去年金磚國峰會還就建構另一個全球性的支付系統發聲,去美元化意圖明確。

這也是為什麼印尼加入金磚國,一定程度上可視為中俄等在地緣政治角力上的「得分」,歐美則是有所失分,因為,印尼不是「一般國家」。

在中美競爭中,兩國當然努力「擴大朋友圈」,從全球眼光看幾個重要、大型的政治與經濟版塊中,傳統的西方─主要是歐盟、也可把日本、澳紐納入,當然是站在美國這邊,中國只要能不讓其完全倒向美國就算贏了。另一個是非洲、拉美、南亞等所謂的「南方世界」(第三世界),這部份中國經營多年,美國則在冷戰勝利、美國獨強的「單極世界」年代疏於經營,因此中國算是有優勢。

另外,東協(或說東南亞)也算一塊重要拼圖;它的重要未必是擁有多大的GDP,而在緊鄰中國,美國要包圍、給中國找點麻煩,東協是一個重點。但對東協而言,選邊站未必有好處、甚至可能把自身推入險境,因此各國幾乎都不願選邊站,與中美儘量等距交往,大部份國家都有「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味道。經濟上固然歡迎與中國貿易與投資往來,但同時歡迎美國勢力在此「制衡中國」。

因此,這次印尼加入金磚國,就顯得意義非凡。擁有2.8億人、GDP規模達1.4兆美元的印尼,是東協無庸置疑的龍頭,近年民主穩定、經濟成長佳,外界預估10-20年內印尼可望成為全球前10大甚至第5大經濟體;它是全球第4大人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

因此印尼加入金磚國,同時增加其強調的「多元性」(相較之下G7在種族、文化與種族上就偏向單一),沖淡外界把金磚國視為獨裁國家集團的看法,而其經濟發展與前景亦有助於金磚國實力拓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後面還是8個金磚國的「夥伴國」等著成為正式成員國,其中就包括東協的馬來西亞、泰國。

對加入金磚國的原因,印尼外交部在新聞稿中,所強調與出現的字眼包括:多邊合作、包容公平、加強南南合作、確保南方國家聲音能在全球決策過程中得到傾聽等。而外界則認為印尼加入金磚的「政治成本恐將超過經濟利益」。對 「失分」美國應不會善罷干休而會有動作,只是美國在「出手前」,或是也該先反思為何那些南方國家都爭相要加入金磚國。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