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山老街 古蹟尋幽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國內旅遊再興,充滿歷史氣息的旗山老街,連續兩年異軍突起,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老街之一,街道兩旁裝飾美化的洋樓立面,隨處可見的古蹟與建築,以及充滿特色小吃及飲品,喚起人們對「香蕉王國」美譽的記憶,讓旗山老街在假日期間,遊覽人潮總是絡繹不絕。
旗山火車站
探訪旗山老街的風光,可從中山路起點的旗山火車站開始,沿路前行將能遍覽多樣化的建築風格,在民俗宗教信仰、經濟採買與飲食文化中,感受民眾生活的豐富日常。
建於西元1913年旗山火車站,站體為淡藍色的八角斜頂,建築外觀融合維多利亞式與哥德式,是著名的地標。在糖業鐵道興盛時期,旗山火車站載客量曾高居高雄第三名,民國67年火車停駛後,車站經修復後成為「旗山車站糖鐵故事館」,除展出相關歷史文獻,保留一輛蒸汽火車,向遊客述說故事外,也提供觀光諮詢、香蕉文創商品及單車租借等服務。
圓拱形亭仔腳
走出車站,道路兩側保留有「亭仔腳」,這些超過百年歷史,以砂岩堆疊建造而成圓拱形亭仔腳,是以往人們納涼、談天的走廊,獨特的建築工法,造型精美,充滿古色古香,雖然目前僅在幾棟房屋中保留,仍印記了老街昔日的繁榮,是山城聚落邁向現代化城市的象徵。
旗山天后宮
走過已拆除的大溝頂太平商場後,右前方的旗山天后宮,是旗山人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在地人稱為媽祖廟,已有200年歷史,為市定古蹟。外觀為二進式傳統閩南廟宇,正殿懸有道光2年「坤德配天」匾額,廟內石雕雅緻絢爛緊密,廟外屋頂、剪黏裝飾亦精采可觀。而因獲皇帝敕封,可位居堂桌受供的金虎爺,也是一大特色。
旗山區農會大樓
續行中山路在永福街前,有一座氣勢壯觀的3層樓建築,為旗山區農會大樓。淺色外磚加上洗石子的圓柱,樓面刻意內縮留下廊道,以及入口設計出與街道呈斜角,相當引人注意,以往2、3樓走道的天花板上,曾是家燕築窩聚集的福地,在夕陽西下倦鳥歸巢時,總是燕啾聲響不絕於耳。目前農會大樓已登錄為高雄市定古蹟,仍是當地民眾、農民往來存匯的重要金融機構。
巴洛克式洋樓立面
通過永福街後,老街建築風貌為之一變,整排洋樓立面,仿歐式巴洛克建築風格,以清水磚、磨石子、磁磚裝飾出美觀的繁複造型,特別是山頭紋飾上,使用中文或羅馬拼音彰顯家族姓氏或職業,相當具有特色。由於室內空間深長,部分保留傳統閩南構造,因此建有天井以增加採光和通風建築,有所謂的「臺灣牌樓厝」之稱。
旗山武德殿
中山路與華中街交叉口前,不遠處是雄偉的旗山武德殿,仿唐風的日本式寺殿式樣,在目前全臺留存的3座武德殿中,造型最為優美。旗山武德殿曾遭火刧,經過整修及二度重建,恢復為昔日的樣貌,並規劃成藝文中心,作為展示武術文化及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藝術展覽的場地。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越過華中街,就進入以旗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為中心,逐漸擴展向外的熱鬧市集地,是民眾採買蔬果農產品、民生用品的早市,各類攤商齊聚,食物、商品五花八門。
離開市場,走進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過去為「鼓山國民小學」,同樣是市定古蹟,園內保留的大禮堂、辦公廳及北棟教室,以和洋式建築的典雅風格,展現線條美感,室內分別策劃「一日小學生.時光膠囊」主題展示,以及介紹旗山文資景點、產業歷史背景等不同的展覽,述說旗山的歷史。
旗山老街充滿歷史氣息,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老街之一。(記者孫建屏攝)
旗山車站糖鐵故事館保留了蒸汽火車,也保留往昔人們搭五分車前往高雄的記憶。(記者孫建屏攝)
圓拱形亭仔腳,是山城聚落邁向現代化城市的象徵。(記者孫建屏攝)
旗山天后宮是旗山人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記者孫建屏攝)
旗山農會大樓為高雄市定古蹟,氣勢壯觀。(記者孫建屏攝)
洋樓山頭紋飾上,使用中文或羅馬拼音彰顯家族姓氏或職業,相當具有特色。(記者孫建屏攝)
旗山武德殿修復後作為藝文中心,不定期舉辦各類藝文展覽。(記者孫建屏攝)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主題展覽,述說旗山的歷史和故事。(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