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壓床的神祕面紗 干擾7因素.找尋正確解方
文/酣然兒科睡眠顧問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生病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對於爸爸媽媽來說,當嬰幼兒因病住院時,不僅寶寶無法睡好,全家大小更是難以一夜好眠。此時,又該透過那些方式緩解睡眠困擾?
流感季將至,藉由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聊「住院」及「睡眠」。根據研究指出,住院時,睡眠時數會縮短,而且夜醒次數會大幅增加,會直接影響病患康復的速度。
因素1.醫療設備
生理監視器能夠24小時監測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壓、血氧等等生命徵象,當這些儀器貼在寶寶身上時,會令他們感到不適,進而形成入睡不易,或是睡眠中斷等困擾。
再者,等嬰幼兒於睡眠中翻身時,可能會導致貼片脫落而無法偵測到生命跡象時,或者當儀器接觸不良,未偵測到生命跡象時,儀器皆會發出警報,進而把病患、陪病家長全部嚇醒。
因素2.醫護人員
住院中的寶寶本身的生理狀態就已難以入眠,此外,當護理師檢查病患的體溫、血壓時、調整醫療器材、更換點滴時,也需移動孩子的身體,讓嬰幼兒驚醒。
家長可試著先到護理站詢問送藥、換點滴、量體溫血壓等等的時程,並禮貌地跟護理站說明嬰幼兒的睡眠需求,一起想辦法提升他們的睡眠品質。假若寶寶快要出院時,爸爸媽媽也能詢問護理站,是否可減少半夜訪視的次數。
因素3.其他病患
如果預算允許,住單人病房能夠減少噪音,還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是最完善的選擇,反之,最不理想的病房就是健保房。
在住院期間,如果和其他病患共用病房,易被室友的噪音干擾,如:隔壁床的寶寶因為疼痛而哭鬧整晚,或是半夜室友推著點滴架進出廁所等等。
因素4.光線
醫院的走廊和護理站是24小時燈火通明之處,但是明亮的燈光,會使身體以為已至早晨太陽出來的時間,進而停止分泌助眠荷爾蒙,所以,並不利於病患夜晚的睡覺時間。此外,若同病房的室友半夜忘記關病房的大門,也易讓走廊的白光照射進房間裡面,讓其他人無法安睡。
因素5.病房室溫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睡覺時的適合室溫也不一樣。
舉例來說,嬰幼兒可能會在睡覺時,感到悶熱流汗而踢被,但是由於空調的風向不同,躺在陪病床的家長反而冷到瑟瑟發抖。所以,建議爸爸媽媽準備夏季和冬季的睡衣,並視病房的溫度為寶寶調整衣物和棉被。
因素6.疼痛與藥物
當症狀愈嚴重,疼痛指數愈是隨之升高,睡眠品質就會逐漸下降,睡眠時數也日益減少。如果嬰幼兒出現因為不舒服,而導致入睡不易、睡眠中斷、甚至失眠等情況,請跟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介入藥物。
因素7.焦慮害怕
病患可能對於接下來的治療或手術產生焦慮的情緒,例如:當寶寶眼睜睜看著護理師把點滴針頭埋在手背,或是被大人壓著抽痰時,可能會感到恐懼不已,而這些強烈的情緒對於睡眠有劇烈的影響,易造成入睡不易,甚至失眠!
小孩住院時,爸爸媽媽最辛苦了,祝福各位小朋友能夠趕快出院,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