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中台(一)錯置的資源 不變的初心 中台資源科技
我們常說,你眼中的垃圾,可能是他人的黃金。走進中台資源科技公司一廠,在幾層樓高的低污染廢棄物貯坑,這句話濃縮成一句標語貼在觀景窗上「被錯置的資源」。中台資源科技總經理張啟達鄭重表示,這正是中台看待廢棄物的態度。這些來自產業的事業廢棄物,都是中台眼中的資源或物料:可以再生重製者,就讓它回到產業再利用;不能者,經過焚化處理也能回收熱能發電。中台所打造的,正是這樣的循環經濟價值鏈。
成立於2001年的中台資源科技公司,原址位於新竹。2008年政府為推動循環經濟,在台灣北、中、南、東共成立了四個環保園區,中台便於那時起進駐現今位於桃園的北部園區,此後陸續設置三個廠房。從收取廢照明光源起家後,服務對象逐步擴及印刷電路板、半導體、面板業、化工業和醫療業等,回收再利用的物料囊括各式廢電子零組件以及材料等。
藝術家跨行 揮灑再生版圖
中台董事長鄭光傑是巴黎百年畫室的入門弟子,走進他在第一家廠房設置的董事長室,辦公桌旁還能找到滿滿整筒畫筆,當年在巴黎習畫的作品也散見廠房空間。鄭光傑感嘆,現在日理萬機,不知何時才能再重返藝術懷抱。這位從小愛畫畫的董事長,學成歸國後始終沒有踏入藝術殿堂,卻在他的資源再生版圖盡情揮灑,成就中台這件得意作品。
回憶當年如何踏進這一行,鄭光傑說一切都是機緣。法國習畫歸來時,有段時間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適逢環保署有意推動廢燈管回收。他想到留歐時,當地垃圾分類做得很徹底,天空不會因為燃燒廢棄物而烏煙瘴氣;又思及日本過去因為水銀污染引發水俁病,人和動物神經受損後會不自主抽搐甚至跳海,非常可怕。很想為家園盡份心力的他,不希望廢燈管裡的汞為台灣帶來任何浩劫,便毅然投入廢棄物管理及再生行列。
年輕的他自忖資金和學識不足,找來中國電器公司(中電∕東亞照明)和台灣日光燈公司(旭光)合作。自己雖然也出了資金,卻大氣地把公司取名「中台」,讓兩大照明巨頭平分事業體名銜,即便後來台光退股也沒有改名。鄭光傑淡然地說,自己只想成事,公司名號有沒有他的色彩,他完全不在意。集結三方之力募得五千萬元後,遠赴瑞典購買首套機具便燒掉三千多萬元,餘資要配合法規興建廠房、添購其他設備、招募員工並取得相關執照,其實已相當拮据。為了撙節開支,中台第一座廠房只能使用中電新竹廠的舊倉庫,連辦公室都寄身在中電總部內。
那時中台總經理一職,直接由中電指派自家員工擔任,加上中電在全省又有兩、三千個營業經銷點,所以儘管中台開張後只剩六、七百萬元現金,掛名副董事長的鄭光傑依舊老神在在,心想有中電這麼一個強而有力的後盾,自己只要喝茶看報就好了。沒想到隔行如隔山,中電在照明事業呼風喚雨,投入資源回收卻無人相理,當時各大回收站早被競爭業者攻占,中台必須從零開始建立回收渠道。
眼看公司無貨可收、幾近斷炊,鄭光傑不捨初心化為飛煙,連夜寫下萬言書要求中電顏董讓渡管理權。自己跳下來當總經理後,前半生都在琴棋書畫的鄭光傑,不得不開始菸酒檳榔,親訪各回收站爭取業務。他笑說:「那時去回收站,人家遞檳榔我就跟著嚼,人家奉茶,眼看杯緣整圈黑嚕嚕,我閉眼也是喝下去。」就這樣搏感情交陪,鄭光傑挺過了同業的價格戰。他說,公司資金有限,實在無力提供優渥的回收價,但自忖待人真誠兼且交遊廣闊,舉凡回收業者有任何生活難題,他無不動員所有人脈傾力解決;這包括請託醫師開刀、張羅醫院床位,甚或協助交通紛爭等。就這樣一步一腳印,他慢慢開拓出中台的回收渠道,許多業者更從那時起一路相挺迄今。
除了跑回收站,鄭光傑也不忘充實相關專業,並到工廠學習設備操作、進料及整理廢燈管。鄭光傑展示留有疤痕的手指,說這是操作機具不慎割傷的部位,他很自豪地說,因為這段事必躬親的經歷,現在公司裡大大小小機具、每顆螺絲的位置,他無不瞭若指掌。這當中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是:重金購來的瑞典設備上工未幾,一日忽然停擺,由於業者並未轉移維護技術,而向總公司申請派修又曠日費時,他只好上天下地搜尋全台頂尖技術人員,最後找來幻象16飛機技師和中油工程師,合力破解機具程式,自行升級設備。成果傳回瑞典總公司後,中台成為傳奇,後來瑞典業者想賣設備給美國奇異公司,還特地安排美國人到中台觀摩。
一番篳路藍縷,業務總算漸入佳境,中台成立隔年竟然就賺了一個資本額。隨著回收量增加,鄭光傑開始週末加班,自己開車到工廠整理廢燈管,想以一己之力多少填補週休二日的人力缺口。有次為了趕進度,急電朋友幫忙,最後來了一群四海幫「兄弟」應援。大夥兒在烈日下一起整理燈管,汗流浹背後個個打起赤膊來,一時間工廠裡龍飛鳳舞,差點嚇暈巡邏警衛。
三廠啟動 各司其職
目前中台三個廠處理的廢棄物各異,總經理張啟達指出,但目標都在達到百分百資源化或能源化,希望各式廢棄物經過妥善處理或重製後,都能再度回到產業被利用,這樣才算真正形成循環經濟價值鏈。
以最早營運的二廠而言,一開始是為了響應環保署立法管理廢棄照明光源,之後隨著經濟發展腳步,也慢慢納入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及光電面板等廢棄物料,並以熱裂解技術回收貴金屬。以照明光源資源化為例,回收進來的螢光燈管和電子業曝光燈等,經整理後,其中的玻璃、鐵和鋁等金屬可分別變身為綠能燈管、玻璃粒料品和貴金屬。而燈管裡內含的汞,透過中台自行研發的負壓回收處理設備,加溫到600多度氣化後,再將蒸氣冷凝精煉,最後可以回收出純度高達99.9999%的純汞,這項技術獨步全球。
鄭光傑回憶,早期中電也曾土法煉鋼自己煉汞,但在純度上一直無法突破。他為了開發能夠精煉汞的負壓回收設備,尋尋覓覓找到一位老師傅,對方曾任職日商燈管設備自動化公司,退休後自行開設鐵工廠。打聽到廠址後,鄭光傑立刻三顧茅廬請託。「最後中台這套設備和其他業務需要的機台,就在我們多次把酒言歡,徹夜討論中一一誕生。」鄭董懷念地說,迄今老師傅創新的思路和職人手藝,以及兩人不眠不休、組裝機台的過往,還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中台已是全台最大的廢光源回收處理廠,全台超過99%的含汞事業廢棄物都在中台處理,客戶遍及全台。另外,廢燈管再生比例也早已突破法令規定的90%,直逼95%。與鄭光傑合資的中國電器公司在這方面最有感,因為合資成立中台前,他們每年都要進口800公斤汞來製造燈管,近二十年來卻能自給自足,無須再進口。張啟達說,中台回收廢燈管後,又能以原料重製為綠能燈管,可以說開啟了「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先河。
工安第一 嚴謹防範汞毒
由於汞具有毒性,中台對於工安極度重視。直到今天,訪客只要來到二廠一樓就能看見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臉上戴著防毒面具等級的防護面罩,而進到辦公室,滿滿整櫃的冰鮮奶便映入眼簾。鄭光傑說,為了照顧員工身體,他特別供應每位同仁每天兩盒鮮奶,既可以幫大家補充營養,也希望能預防重金屬中毒。後來這項鮮奶補給措施,還從二廠擴及到一廠和三廠,現在全體中台員工每天都能享受到董事長的愛心。另外,中台也要求所有二廠人員每月進行尿液汞含量自主檢測,並參加每季的頭髮汞含量檢查,再加上每年度特殊健檢,期望降低產線同仁汞中毒的風險。
張啟達解釋,汞畢竟是環境不友善物質,所以他們一直都是嚴陣以待,在回收製程上尤其嚴謹:不但使用袋濾集塵器為中間產生的廢氣除塵、運用活性碳吸附設備除汞,對於作業環境及空污排放,也以高規格監測。鄭光傑說,當年二廠開張,日本水俁市的市長還特別來參訪,並且贈送水俁病紀錄片,希望透過中台的環境教育場域,讓台灣民眾瞭解妥善處理含汞廢料、避免汞污染家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由於汞具有毒性,加上環保風潮興起,許多民眾已經揚棄日光燈,改以壽命年限較長也較為省電的LED燈取代。張啟達坦白指出,回收廢燈管的業務量確是逐年下跌,但因為全國只有中台有能力回收汞,所以基於社會責任仍會持續這項業務,但他估計二、三年後應該就會回收完畢。(文∕李翠蓉,圖∕中台資源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