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大學推教育大數據微學程 分析轉化變證據黃金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9日電)教育部推動教育大數據微學程,由14所大學培育AI與大數據結合教育的人才,並引導學生進行教育大數據分析專題,讓教育大數據從「數據糞土」轉化為「證據黃金」。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主辦、台師大承辦的「教育部第三期教育大數據微學程啟動會議」近日在台師大登場,計畫宗旨匯集14所大學與22縣市政府的數位學習辦公室,共同推動大數據技術應用於教育,致力培育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

擔任教育大數據微學程分項辦公室主持人的台師大教授許庭嘉表示,14所大學作為計畫核心執行單位,推動AI與大數據結合教育領域的人才培育,並引導學生進行教育大數據分析實務專題;同時協助縣市教育局挖掘中小學數據、探索學習過程,與數位學習平台產業合作,分析學習數據,為中小學適性化學習提供實證支持。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郭伯臣說明,透過教育大數據的應用,不僅提升師生的數據分析與實證教育研究能力,也鼓勵與各縣市教育局及數位學習產業合作,也提供學生操作真實數據的機會。

許庭嘉也與縣市教育局合作進行「酷課雲」學習平台的數據分析,聚焦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監督下,許庭嘉指導的碩士生吳宇凡分析7768名小學生在討論區的發言數據,發現高頻或正面情緒的發言促進行為參與及社交參與,進一步研究發現,專注於糾正同儕錯誤的學生,其線上測驗成績顯著較佳。

另外,許庭嘉指導的碩士生劉櫂弘,用酷課雲小學英語科教學影片的觀看紀錄研究發現,偏好結合快轉、播放與重播操作的學生,展現重點複習及學習調整的後設認知,其測驗成績較佳,僅持續播放單一行為的學生多屬低分組,這些成果彰顯教育大數據從「數據糞土」轉化為「證據黃金」的價值。(編輯:管中維)1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