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免繳健保」為何引發反彈?免繳錢就能解決老人就醫障礙?這些事年輕人應該知道!
立法院近日原本準備三讀審查《老人福利法》第22條修正案,藍白陣營的多位立委提議,凡65歲以上且所得稅級距未達20%的長者,一律免繳健保費,由中央政府買單,然而若這項政策付諸實施,根據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的估算,所需補助金額將從現行的20.7億元飆升至366億元!因此引發各界反彈。台灣醫師公會、台灣醫院協會等五大醫界組織已經大表反對,認為長遠而言,這麼做會使全民健保財務更吃緊,也不利世代間的公平。
排富條款只到20%稅率?夠嚴謹嗎?
該法案標榜設置「排富條款」,卻僅以年所得稅率是否達到20%為依據。這意味著年收入介於150萬元到200萬元的長者也能享有免繳健保費的福利。
多位專家質疑這樣的門檻過於寬鬆,恐怕無法篩選出真正有需要的弱勢族群,甚至會把資產不低、卻稅率不高的長者全數納入,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老年人其實比年輕人更「有錢」?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在個人粉專坦言,他一直不認同「65歲以上全面免繳」的作法,因為在當前台灣社會,反而是不少老年人累積了相當可觀的不動產與存款。
政府早已針對貧困或獨居的長者推出補助方案,並非所有65歲以上者都是真的「弱勢」。
他直言:「年輕族群才是最需要協助的對象,萬一他們薪水比前輩還低,卻被迫替嬰兒潮世代買單,公平何在?」
高額月退俸家長vs.3萬月薪年輕人,誰的負擔更重?
全民健保監督聯盟發言人、同時也是全民健保會付費者代表的滕西華指出,二代健保設計有「一般保險費」與「補充保險費」雙軌制度,導致有的年輕人每月僅賺2、3萬,繳出的健保費卻可能比月退俸高達10~20萬的父母還多。
這是因為父母的收入並不完全以薪資形式計算,反而年輕人的工資一分不少地被列入保費基礎,如此扭曲現象,正凸顯了世代之間原本就存在的健保負擔落差。
若立法通過,等於「慷人民之慨」?
除了世代不公平之外,滕西華更批評,若通過「65歲以上免繳」立法,等於是用所有納稅人的錢,替部分老年人免除保費負擔。
「事實上,有些年長者資產比多數年輕人雄厚,卻還能免繳保費;這種做法形同『慷人民之慨』。」她建議,若政府確實有多餘預算,不如真正投入在長期照顧、基層醫療和預防保健等可長可久的項目上,才更能緩解高齡化帶來的醫療壓力。
英國的經驗:免費就醫真的是理想解方嗎?
姜冠宇還以英國為例,說明「老年人不用付費」潛藏的風險。
英國年滿60歲便享有免費醫療,結果長年下來,英國的國家保險財政受到嚴重衝擊,英國全民醫療服務(NHS)時常傳出經費短缺、醫療品質下滑,甚至瀕臨破產。
許多旅英的台灣人抱怨當地看診需漫長等待、醫療資源明顯吃緊,若台灣步上同樣的模式,只會變成另一個高齡福利與社會債務失衡的例子。
免繳保費能解決老年人健康問題嗎?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醒,實際上有四成以上的健保支出,都花在65歲以上長者身上。
若修法過關,符合免保費條件的老年人口預估從4.7%激增至83%,但「免繳」並不一定就能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強調,老年人往往面臨生活型態改變、長照需求與慢性病管理等多重挑戰,所需的是更加多元、深入社區的醫療與支持系統,而非單靠「免付費」來解決就醫障礙。
「使用者付費」精神何在?
政治人物時常提及「使用者付費」以合理化健保機制,但若年長族群屬於最頻繁使用醫療資源的一群,卻又享受免保費待遇,豈不與此原則背道而馳?
台灣醫管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好的健保制度應是所有人共同分擔,而非把巨額支出轉嫁給正值工作年齡的人,否則勢必打擊青壯年人口的經濟活力,導致「少子化」與「老人化」雙重衝擊下的嚴峻財政危機。
青壯年還得再扛多少重擔?
台灣醫師公會、台灣醫院協會等醫界團體以及衛福部長邱泰源皆強調,現行健保費約七成來自青壯年薪資,如果65歲以上普遍免繳,就會使健保的「金主」集中在年輕勞動族群。
邱泰源提醒,很多剛畢業的青年,收入甚至不及一些已領退休俸的前輩,若此時又大幅增加他們的繳費責任,將造成世代間更深的矛盾,最後還可能動搖健保長期財務基礎。
以「減輕長者經濟負擔」為由,推動修法讓所得稅率不到20%的65歲以上民眾免繳保費。然而,從英國的慘痛經驗、國內年輕人負擔與退休人口的實際資產差距,再到各種數據顯示若全面減免,健保恐面臨龐大的財政缺口。如何在確保高齡者照護需求的同時,也兼顧健保財務永續與世代正義,才是政府與社會應該更深思的關鍵問題。畢竟,「全民健保」的核心價值在於全民共同承擔,否則制度失衡,最終恐將無法善待任何一個世代。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65歲以上長者免健保費「藍有雜音」急喊卡? 知情人士曝內幕
長者免健保費 專家憂拖垮健保 「政府應補強非免費」
老人健保補助破壞健保精神? 朱立倫:全國2/3人口已適用
65歲以上排富免健保費未過 張麗善:醫事團體應雪中送炭
長者免健保費若過?石崇良「非常憂心」增保費或稅收:年齡區分有違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