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0歲的張老太太,時常抱怨感覺疲倦、全身痠痛無力及腸胃不適,最近開始反應變慢、思想遲鈍、常忘東忘西,家人認為張老太太失智了,於是帶到醫院身心科門診就醫,並在診間發起了脾氣。經醫師評估診斷發現,其實老太太不是罹患失智症,而是因為憂鬱症引起的「假性失智症」,她的主要問題是憂鬱症。
近期是各種病毒,包含流感、腸病毒、腸胃炎等高峰期,急診、家醫門診等幾乎天天爆滿,此外中秋連假剛結束,大家在節日大魚大肉,更有可能吃到腸胃不適拉肚子。對此,營養師破解迷思,教大家腸胃炎時「不只能吃粥」,還有許多種類食物可吃,另外4種類型則要避免。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快速,有些用於癌症治療的標靶藥物,現可在門診直接注射或口服,不必住院,但部分商業保險對於未住院治療的標靶藥物沒有理賠,造成病患沉重的醫療負擔,引發各界關注。富邦人壽洞察癌症高端治療的發展趨勢與民眾需求,推出精準治療防癌險商品,提供多項需自費的癌症新式檢測及療法給付,不限住院也可理賠,包括罹癌後癌症基因檢測、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細胞療法及質子治療,能有效提升保戶治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為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強調預防和早期診斷的重要,亞東醫院響應國際失智症月舉辦失智症檢測暨衛教宣導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凝聚社區力量,更結合健康促進與失智友善社區,以期早期輕度失智患者能夠即早發現,進行適時治療和支持。 失智預防篩檢 早期診斷很重要 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失智症已經成為我們極需關注的社會挑戰。為增加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充實照顧者的照顧技巧並減輕其負擔,提倡預防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並為參與者提供免費的篩檢和健康講座。 1、健康篩檢:提供多項健康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壓和失智檢測評估,並有專業醫療團隊為參與者提供各別化的諮詢建議。 2、衛教講座:邀請名醫專家分享預防失智和早期診斷的重要知識;個案管理師說明常見的照護問題,分享照護技巧;社工師也針對長照福利資源的申請與使用進行詳細說明。 3、失智友善社區:透過社區合作,創造友善失智的環境,提高對失智患者的理解和關懷。 4、指紋捺印活動:有鑑於失智長者屬易發生失蹤或意外之高危險群,指紋捺印可以先為可能迷路的長者預防性建檔,萬一長者走失後尋獲,員警即可透過建檔資料連絡家屬,協助長者找到回家的路。 【延伸閱
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你也是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常常無法定時定量,造成許多腸胃方面的不適,像是吃完飯後覺得脹氣嚴重,沒吃多少就覺得很飽,上腹部疼痛或是有灼熱感。這些症狀常常讓人感覺困擾而求診,但是症狀又時常反覆發生,如果你有以上這些情況,要特別注意,因為你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員。 快檢視你有沒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根據Rome IV criteria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成「上腹疼痛症候群」及「飯後不適症候群」兩類,只要你具備以下這些症狀其中一項,發生的時間超過6個月,並在近3個月內每週發生3天以上,透過胃鏡或腹部超音波檢查後沒有發現器質性上的問題,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部疼痛症候群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灼熱感 .飯後不適症候群用餐後會覺得腹部有飽脹感用餐到一半時就產生飽脹感,無法吃完 3要3不要 腸胃飲食原則 中醫師魏子善指出,一般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西醫會先使用治療幽門桿菌的藥物並搭配制酸劑來處理,對於上腹部疼痛症候群的患者可能會給予三環抗憂鬱劑,而針對飯後不適症候群則使用腸胃蠕動促進劑,如果都沒有效果可能會進入心理治療。 如果有腸胃方面的問題一定跟本身的飲食習慣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夏天的代名詞就是「熱」,但在台灣因為濕度普遍偏高,又濕又熱的天氣更會讓人感覺到疲憊、無力。當處在蒸籠一般的環境中,週遭的熱氣、濕氣也更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每逢中秋節便迎來的急性腸胃炎高峰,不容小覷!安南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吳奕霆提醒,期盼著應景大啖烤肉、柚子、月餅的同時,也需留心飲食衛生及腸胃保健。 烤肉最忌三點 這樣做防腸胃炎上身 吳奕霆主任表示,短時間內不會烤到的食材,應放入冰箱或戶外冰桶保存,並務必確認食材已充分加熱,避免吃進生食或無法判斷新鮮與否的海鮮及加工食品。另外,善用公筷母匙降低感染風險、落實正確勤洗手等細節亦十分重要。 至於腸胃保健部分,吳奕霆主任指出,應遠離太多、太油、太辣,這不僅限於中秋節享用烤肉、柚子、月餅的當下,平時也別吃得過飽或暴飲暴食,並減少攝取高油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急性腸胃炎找上門。 急性腸胃炎 這1種恐致命 吳奕霆主任進一步說明,急性腸胃炎主要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僅極少數為寄生蟲引起。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腸炎弧菌及霍亂弧菌等;由於細菌性腸胃炎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痛、血便或膿便等症狀,嚴重恐導致死亡,需立即就醫。 而病毒性腸胃炎則較為常見,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大多感染6歲以下兒童,且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全球有超過5千5百萬名失智者,失智症儼然是世界公共衛生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台灣失智症協會響應國際失智症月(九月),於9月15日(五)起至9月21日(四),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創意空間」,舉辦睽違三年、為期一週的「記憶的掛號信期間限定特展」,透過4大精彩主題展區、30則真實生命故事、12位失智者現身互動,邀請民眾一起聆聽、看見並感受那些充滿未知挑戰卻仍保有美好時刻的世界,重新認識失智症。 逾80歲高齡者 每5位有1位失智 隨著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急遽增加。依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推估,111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已將近32萬,換算下來,65歲以上高齡者每13人有1位失智,80歲以上的高齡者則每5位有1位失智。 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提醒,失智症是高齡社會中每個人都難以迴避,可能面臨的議題,為響應今年國際失智症主題「現在就是最佳時刻 ( 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 ) 」,特別辦理「記憶的掛號信期間限定特展」,希望傳達現在就是「認識失智、友善支持、預防延緩、把握當下」的最佳時刻。 失智家庭第一視角
中秋節就要到來,為了避免國人吃太多月餅影響身體健康,國健署特別召開記者會,邀請知名主廚示範月餅搭配蔬果的創意吃法,另外也提出份量小、分享吃、減主食及搭蔬果4個吃月餅小撇步,讓民眾享受佳節美食之際,還不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月餅做成春捲,可享受月餅同時減少熱量負擔!中秋節將至,國健署26日邀請知名主廚陳之穎召開記者會,示範「鳳梨酥越南米春捲」與「綠豆椪沙牛奶」等月餅DIY料理。針對月餅內恐有巴西雞蛋,食藥署回應說,會持續加強稽查。 ##月餅料理容易製作 現場也邀請主廚陳之穎示範「鳳梨酥越南米春捲」,並邀請國健署署長吳昭軍現場DIY製作,他將豆芽菜、生菜沙拉、小黃瓜等食材放入春捲皮,捲起來後搭配少量檸檬汁與魚露食用:另外還有「綠豆椪沙牛奶」,將切好的3分之1綠豆椪加入瓶中,再加上一份牛奶、半顆蘋果打成汁即可完成。 陳之穎笑說,吃綠豆椪容易口乾,若再搭配手搖飲熱量將...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月餅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食物,但內含的高油、高糖,常食用1顆就熱量爆表;為讓民眾享受月餅時能減少身體負擔,衛福部國健署今(26)日邀知名主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46歲的廖先生原本擔任外商汽車零件銷售業務任職7年,確診失智症後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頓時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好在廖先生屬輕度患者,透過「職務再設計」調整職務與工作方法,從「完全聽不懂」,到現在有7、8成可聽懂,加上家人的鼓勵,終於回歸職場。台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毛慧芬呼籲,以尊重、不放棄為前提,促進失智者的職能正義。 廖先生為年輕型血管型失智症,出現症狀包括: 記憶障礙 需重複詢問主管交辦事項,電腦文書處理困難,忘記打字輸入法、軟體系統操作步驟等。 語言與表達困難 影響人際互動溝通,尤其無法立即聽懂日常對話與會議討論內容 執行功能速度變慢。 廖先生留職停薪1年後欲返回職場,公司要求提出是否能勝任重返原職務之相關文件,與人資人員、部門主管討論工作安排。廖先生工作動機強、自我要求高,挫折忍受度與情緒調適也相當良好。透過「職務再設計」調整職務與工作方法,例如設定工作流程提醒、建立表格、並且訓練朗誦與抄寫、電腦輸入法、傳送手機訊息、整理重點簡報等。他逐漸達成工作量要求,可執行行政事務,例如紙本文件掃描建檔、圖表資料統整、每月汽車銷售趨勢整理等。 同時,太太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25日電)台北市衛生局公布8月抽檢生鮮蔬果殘留農藥結果,50件產品中11件違規,抽檢地點包含蔬果專賣店、餐廳等,知名手搖飲大苑子使用的檸檬也入列。
台北市衛生局今公布生鮮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結果,結果檢出11件產品不符合規定,其中包括知名飲料調大苑子的「檸檬」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另還有美麗華超市販售的「中國大陸白蘿蔔」也檢出農藥殘留超標,目前違規產品皆已通知下架,產品來源為外縣市者,皆已移請地方衛生局辦理。
因應9月「國際失智症月」,門諾醫院與花蓮大賣場合作,由營養師前往舉辦衛教宣導,以闖關遊戲介紹麥德飲食,並讓民眾認識失智與健忘的差異。 門諾醫院壽豐分院營養師張矞婷說,「麥得飲食」結合「地中海飲食」
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而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越高,國健署提醒,別輕忽失智症的警訊,包括記憶力衰退而影響生活、解決問題變得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等,然而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發生也很重要。 香菇能改善大腦記憶力台灣人過年過節最愛吃的香菇,可能就是改善大腦記憶力最好的秘方!根據新加坡大學的研究發現,蘑菇具有降低大腦退化的作用,研究刊登在《阿茲海默氏症期刊》。 由於蘑菇含有獨特的抗氧化劑,對大腦可以產生保護作用,新加坡國立大學針對663位年齡超過60歲的成年人進行6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吃蘑菇可降低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在每週吃2次以上蘑菇的人中,約有9%的人有認知障礙,每週吃蘑菇數量少於1次的人則是19%。常吃蘑菇的人,尤其是每週吃蘑菇份量超過2份或300克的人,在大腦測試中表現更好、處理速度更快。研究人員表示,主要是蘑菇中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抗氧化劑麥角硫因,它的抗發炎效用對大腦會產生保護作用。 看看專家怎麼說營養師劉純君指出,因為我們的大腦組織,基本上就是一團油組合成的組織,而油有很多碳鏈,碳鏈越多越容易氧化,但如果蘑菇的抗氧化成分可以讓大腦的油脂不氧化,會對大腦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