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挑食不吃蔬菜,導致身體容易發炎,還會長針眼?一名11歲女學生從小挑食完全不吃綠色蔬菜,加上鼻子過敏、皮膚濕疹等問題,體質轉為濕熱,經常長針眼。中醫傳授,多吃一種蔬菜能告別發炎體質。 少女頻長
每年四月最後一週是「世界免疫週(World Immunization Week)」,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提醒全球重視疫苗接種。宜蘭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連繼志醫師也特別呼籲大眾:「有些病毒不會立刻讓你倒下,卻可能在未來奪走你的健康與生命,人類乳突病毒(HPV)就是這樣的病毒。」 HPV是什麼?不只是女性的事,更是全球健康的警訊HPV是全球最常見的性傳染病毒之一,幾乎所有有過性行為的人一生中都可能感染。根據WHO統計,每年有將近70萬人因HPV相關癌症喪命,包括子宮頸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甚至是口咽癌等。 連醫師強調:「HPV從來不是女性專屬病毒,男性同樣可能罹患與HPV相關的癌症,特別是口咽癌與肛門癌,風險甚至可能比女性更高。」 「每6分鐘救一命」——HPV疫苗的驚人效力全球研究顯示,在實施疫苗普及的國家,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率在10年內下降高達90%。從全球數據來看,HPV疫苗大幅減少約80%的癌前病變發生,等於每6分鐘就救回一條寶貴的性命。 連繼志直言:「這不是只有保護子宮頸癌的疫苗,這是一支能預防多種癌症的『防癌疫苗』。我們怎麼能不好好利用這樣的科學進展?」 男女皆有
人吃進的油品攸關健康。營養師呂美寶表示,家中烹調可以選Omega-9為主的用油,有助於緩解身體發炎與預防慢性病,例如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其中橄欖油適合涼拌與中低溫料理,較高溫的烹調可使用酪梨油,中式料理可以使用苦茶油。
蔬果不是吃多就好!過去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分享,蔬菜中的纖維確實能幫助排便,但只吃菜不吃水果,會讓大便偏乾,只吃水果不吃菜,纖維不夠難以驅動腸道,建議一餐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吃蔬果,蔬菜:水果約抓2:1。她也特別點名兩樣容易在腸道堆積的蔬果,不宜多吃。
運動對身體好是無庸置疑,那最有效的運動是哪種?專家回答,有氧運動。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跑步、游泳,其實瑜珈也是,雖然看起來動作沒有那麼激烈,但也正因為如此,更適合闔家大小一起做,能抗身體發炎、降低憂鬱...
印度裔美國心臟病專家桑狄普.裘哈爾(Sandeep Johar),其父親是全球頂尖的遺傳學家,年紀大了依然醉心於學術研究,長期動腦思考的人竟也罹患阿茲海默症。桑狄普.裘哈爾於《父親的腦》一書中,描寫自己從醫師轉變為病人家屬的心路歷程,也探討照顧者該如何在自己的職涯、家庭、手足、財務等方面,求取平衡之道。以下為原書摘文:
現在人人怕失智,那趁還健康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塑膠製品,是不是用得多。研究發現,吃下肚的塑膠微粒,其實會累積在食物不會經過的腦部,從失智症患者身上更發現,腦中塑膠微粒數量,是一般人的三到六倍...
人人都怕罹癌,而癌症最愛3種人,像是弱體質、痛體質、寒體質的人,尤其容易罹患肺癌、血癌、卵巢癌、子宮頸癌、乳癌。 3種人容易罹癌 中醫師鄒瑋倫指出,中醫講究辯證論治,就是所謂體質,中醫將體質分
日前桃園市有一名失智傾向的老婦人因認錯車,堅持坐在別人車上不肯離去,後經員警柔性勸說後才願下車,經警方查出身份後由家人帶回。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社會大眾,失智症議題日益重要,需要早期發現與積極因應。桃園「張老師」中心提醒民眾,預防失智症的關鍵,在於多元且持續的「三動生活」。 桃園張老師提
一項美國大型研究指出,與已婚者相比,從未結婚或離異的老人,罹患失智症風險都比已婚者低,例如未婚者失智風險降低40%,離婚者失智風險則降低34%。
失智與器官老化的關係,目前認為失智主要都是老年的族群,有些人可能更早,五六十歲就開始,事實上失智的問題,醫界認為說,跟器官所謂生理(物)年齡衰老,可能也有影響,雖然失智是以老年人為主,有些比較早發型的失智,可能跟其它器官衰老速度有關係, 醫師表示尤其老年醫學衰弱症,有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也可能跟失智症會有相關性。
女性更年期經常伴隨著胸悶、心悸等熱潮紅症狀,許多人用「忍功」度過不適,這麼做的人恐怕要注意了!近期美國研究指出,女性在晚上睡眠期間熱潮紅症狀愈明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恐怕愈大。醫師認為,把握關鍵時間治療確實可以保護大腦,若錯過最佳時機,不但無效、還恐導致血栓。 更年期平均年齡約為45~55歲,由於卵巢功能退化,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熱潮紅、體重改變、頻尿、心悸、焦慮、失眠、發冷汗等更年期症狀,嚴重的話會影響生活品質,不但如此,近期美國更年期協會的年會上,更有學者研究發現,睡眠期間出現的熱潮紅恐怕是阿茲海默症風險提高的早期指標。 美國匹茲堡大學和伊利諾大學募集將近250名45~67歲的女性參與研究,讓她們連續3個晚上佩戴汗液監測儀,透過動態皮膚電導監測以記錄熱潮紅的狀況。結果發現,睡眠期間的血管收縮症狀與腦中沉積的澱粉樣蛋白斑塊有顯著相關,也就是說,熱潮紅發生頻率較高的人,澱粉樣蛋白斑塊數量較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 更年期症候群恐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知名失智症權威、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總監王培寧指出,近年在更年期與大腦變化的研究不少,過去就有研究顯示,更年期症狀愈嚴重的人,在認知功
大甲區農會日南長青學苑健康講座暨大甲區衛生所BC肝炎篩檢及疫苗接種活動,邀請衛生局社區營養中心張庭瑄營養師宣講「預防癌症飲食」,課程中並安排性別平等及高齡者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及健康檢查,六十餘位民眾參與。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日南長青學苑除了年度規劃的多項課程之外,還會不定期安排各類型講座,舉凡健康、運動、法律常識、性別平等、預防詐騙、交通安全等等,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做一個博學健康時尚優雅的長青人。惡性腫瘤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一名,且癌症發生率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而癌症的發生原因,其中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為飲食因素,已被證實為癌症的主要肇因。在這生活快節奏的年代,如何吃的健康,儼然成為生活的必要知識與常識。張庭瑄營養師提到,癌症危險因子包括菸、酒、檳榔、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規律運動等六大項,因此拒菸、拒檳榔、避免過度飲酒、維持健康體位,都是日常生活應養成的習慣。在飲食方面建議採地中海飲食方式,多食用全榖雜糧、新鮮蔬果、用好油(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魚類海鮮、適量攝取雞蛋、家禽及乳製品,少吃紅肉及甜食。而規律運動可以讓身體健康、輕盈,建議每週運動五天,每次三十分鐘,每週達一百五分鐘。課
[Newtalk新聞] 多數人到了適婚年齡都會被催婚,但結婚真的有益身心嗎?重症醫黃軒指出,婚姻與健康的關聯比社會普遍想像更複雜。他引橫跨18年、逾2萬4000名受試者參與的美國大型研究指出,與已婚者相比,未婚、離婚與喪偶的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較低。黃軒引述研究指出:「未婚者的失智風險比已婚者低40%,離婚者低34%,喪偶者則低27%。」 該研究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與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合作,分析美國阿茲海默症協調中心的資料。黃軒指出,研究結果顛覆傳統觀念,「婚姻並不一定能保護大腦,反而可能成為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原因可能與社交圈收窄、大腦刺激不足,以及婚姻壓力有關。相對地,單身者往往保有較多社交互動與生活自主,這些因素反而有助大腦活性。 黃軒整理研究指出,結婚者在以下健康風險中表現較差: 1) 失智風險:與未婚者相比,已婚者的失智風險高出40%。 2) 離婚者與喪偶者的失智風險也低於已婚者,分別低34%與27%。 3) 社交圈縮減、生活自主性低,可能導致大腦活動不足。 4) 婚姻衝突與壓力可能成為長期健康隱憂。 然而,單身狀態亦非全然有利。黃軒同時整理另一項整合分析指出,單身族群在
現代人逐漸知道加工食物對健康的傷害,哈佛研究則指出,「超加工食品」才是健康老化最大的敵人,例如罐頭湯、即時冷凍微波餐、香腸、能量棒、超甜果汁等。吃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健康老化的機率少了1/3,腦袋退化越快,越容易有慢性病。
在華人的文化中,婚姻常被視為幸福的象徵,但一項大型研究卻顛覆了這一觀念,相較於已婚者,未結婚或離異老年人的失智症風險,竟然顯著較低,例如未婚者的失智風險降低40%,離婚者的失智風險降低34%。
許多家裏有長輩罹患失智症的人,都會擔憂自己也擁有病症基因,未來會在同樣的年紀發病。但近期權威科學期刊上有多項研究顯示,想預防失智,你能做的不只有治療三高、常運動、多動腦這些生活改變而已。兩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證實能降低失智症風險。如果難以負擔長期用藥,也可以選擇接種皰疹疫苗,因為皰疹疫苗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阻止類澱粉蛋白生成,防皮蛇也防失智,一針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