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白宮公布川普總統的健檢報告,發現他有肥胖、高血脂、大腸憩室、大腸息肉、白內障(已手術)等問題,每日有服用兩種降膽固醇藥和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川總的身高190公分,體重101公斤,BMI 是30,算是肥胖,以他78歲的年紀有高血脂、大腸憩室和大腸息肉並不意外,這些問題都和飲食習慣有關,他長期愛吃速食,像漢堡、薯條和可樂,紐約時報曾報導,川普一天可以喝12罐可樂。 從這份資料有5個結論 不過,訝異的是,他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正常,肝功能也正常(AST 28 ,ALT 41 ),居然沒有脂肪肝。依照美國流行病學的調查,BMI大於30以上的肥胖成年人,75%有脂肪肝,55%有高血糖,兩者皆沒有的僅佔12%。而川普不但沒脂肪肝,連血糖也正常(糖化血色素5.2 ,空腹血糖89.7),實屬少見,難用常理解釋! 1、可以用兩種降血脂藥控制高膽固醇(川普是在2020年後才加上第二種降血脂藥),對於血脂控制不好的病患不要抗拒多吃藥,該吃藥還是要吃!2、降血脂藥不一定會造成肝功能異常,川普的肝功能就很正常。3、有大腸憩室、大腸息肉患者需三年後再追蹤檢查(白宮的醫師如此建
多喝水有益健康,資深護理師譚敦慈過去曾在節目上分享,如果喝水有錯誤的習慣,可能會造成健康的風險。她表示,有些人會用山泉水去煮飯,但可能會有罹患諾羅、蟲卵的問題,譚敦慈認為水還是要殺菌過再飲用比較好。
皮膚長肉芽不要輕忽!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皮贅與健康有深層聯繫。許多人身上會長出小肉芽,也就是所謂的皮贅(skin tags)。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通常無害,可能只是
不少小吃是隱藏版高糖食物,多吃恐害血糖亂飆,增加身體負擔。家醫科醫師范亞萱提到,許多國民美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例如肉圓、羹麵、滷肉飯、滷味,長期吃下來,容易罹患糖尿病,建議飲食應均衡、培養運動習慣、減重,有助於降低罹病風險。
大蒜無論是爆炒還是烹煮後的香味,都能為菜餚增添不少風味,成為家庭主婦最愛用的辛香料之一;不過要是大蒜放太久發芽或是發黑了,還能吃嗎?農業部農糧署表示,大蒜若長出黃色或綠色的嫩芽,會使蒜瓣萎縮乾癟,但仍可安心食用;若出現褐色斑點、變黃,只要沒有腐敗軟化,都可以正常食用;但如果大蒜已軟化,觸感變得軟爛或空心,可能是因為長細菌而腐敗,應立即丟棄,避免食用。
莫名的煩躁、焦慮,一般認為是心理因素,但吃抗焦慮藥物仍無效。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二篇研究指出,其實可能是人的免疫系統、腸道、睡眠和飲食,影響了大腦。因此,焦慮不只是心理問題,而是「全身在出事」。就飲食部分,他建議,要攝取好菌,以製造讓人快樂的血清素,可多吃發酵食物、膳食纖維,像是優格、泡菜、洋蔥、香蕉、地瓜。
胰臟癌擴散快,五年存活率僅有10%,為所有癌症中最低,因此素有「癌王」之稱,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透露,先前一名病患因背痛就醫,最後成功揪出胰臟癌,正因如此,他也呼籲大家若集滿5大症狀,一定要特別留意。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只要「抽幾cc血」就能知道有沒有阿茲海默症,已經成真!台北榮總今(16)日發表與韓國漢陽大學的合作研究結果,發現只需透過簡單的驗血,分析血液中特定的蛋白,就能有效篩檢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早期診斷準確率高達93%。且比起昂貴、一次要價7萬的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驗血只須花費數千元。 失智症是一種由於蛋白質在腦...
過多壓力容易導致焦慮,甚至危害健康。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一名45歲女子出現焦慮、失眠與憂鬱,主因是她凡事過於追求完美,壓力大到生病,例如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出現心悸、頭痛、腸胃問題,甚至加速老化,嚴重還可能誘發高血壓、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
現代人飲食重口味,不只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害人變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攝取過量的鈉會影響腦部獎勵機制,讓人不自覺吃更多,不僅如此,還會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想要減鈉飲食,吃東西前注意營養標示跟成分,還要避免加工食品,例如醃漬物、泡菜等。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很多人一過了四十歲,明顯發現吃一樣多,卻比以前更容易胖,到了六十歲,動不動就感冒!醫師表示,是人體老化的「雙波浪效應」,這是什麼帶您了解。 看到美食照單全收,很多年輕人怎麼吃都吃不胖,但年過四十幾乎都難逃...,民眾說:「突然變胖尤其腹部囤積脂肪」四十多歲是壯年的人生中場,沒吃得比較多肚子卻越來越大,恐怕不是心寬體胖,而是代謝變慢了。去年的國外期刊研究,發現雙波浪效應,人體在44歲和60歲,會出現兩次明顯的體質轉變,先是代謝下降,身體處理脂肪,和酒精的效率變差,最明顯的就是身材走鐘,再來就是免疫力下降,腎臟和血糖代謝衰退容易生病,腎臟排毒功能下降,血糖難控制,更讓糖尿病風險大幅上升。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40歲後新陳代謝變慢,所以容易變胖高血壓糖尿病,應該要多運動不要暴飲暴食。」醫師建議可以先從,少高脂.高糖.高酒精著手,不然可能會高血脂.脂肪肝,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除了控制體重增加肌肉量,也要注意咖啡因代謝,影響變大的話,可以調整飲用時間,提升免疫力之外,還要保護腎減少高鈉高蛋白,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風險。民眾說:「免疫力就沒了疫情期間一層死三戶,SO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老年人打疫苗提升免疫力。」老化雖然無可避免,如果在人生重要轉折點之前,就調整飲食和運動,維持良好代謝影響就會大幅減少,不要等到年紀大了才注意健康,要逆轉會更加困難。 原始連結
最近日劇男神木村拓哉來台,52歲的他身材依舊緊實俐落,穿西裝仍挺拔帥氣,讓人直呼「根本不像是大叔!」其實木村拓哉從在節目上透露,他維持體態靠的不是節食也不是重訓,而是一道超簡單、超平價的料理——燒肉豆芽沙拉!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獲驗證的最長壽人瑞是法國女人瑞卡爾蒙(Jeanne Louise Calment),她於1997年去世,享嵩壽122歲。但其實有更長壽的人,就是135歲的新疆婆婆阿麗米罕&middo
咖啡應該加奶或不加奶?哪種對健康比較好?一篇刊登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研究指出,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可以產生更好的抗炎作用。 咖啡加牛奶增抗炎能力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科學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
曾在PTT引發熱議「最難吃的綠色蔬菜」,結果被最多網友點名的你猜是什麼菜?擊敗香菜,榮登「最誇張難吃的青菜」就是「芥菜」。不過中醫指出,芥菜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可以開胃助消化,還能護眼養肝。
幾乎每個人都有眼睛癢的經驗,難免揉眼止癢,但眼科醫師表示,此舉相當傷害眼睛健康,因為可能導致「角膜變形」,導致「圓錐角膜」這一疾病,導致散光、高度近視、視野模糊等問題,正確的處理方式為「冰敷」,使血管收縮,刺激減少,讓過敏細胞較為穩定。
炒菜時選錯油,小心越吃越傷身。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提到,一名家庭主婦膽固醇過高,用藥後仍居高不下,詳細問診才發現,近期她都用「豬油」炒菜,導致膽固醇狂飆,改回植物油後3個月,壞膽固醇指數恢復到正常範圍,比吃藥還有效,最後他也呼籲「別再用豬油炒菜了」。
台灣素有「洗腎王國」之稱,約有12%的人口罹患腎臟病。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分享,有一名50多歲的三寶爸每週要接受3次的血液透析,妻子偷偷替他登記器官等候名單,沒想到過了大約1000天,一名21歲的男大生因車禍腦死,家屬決定替他完成捐贈器官的心願。呂謹亨也為之動容,「每個移植的案例,都是一篇感人的故事。」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瘦不下來的困擾。其中,外食是許多人認為最難控制的部分,但事實上,只要突破慣性思維,外食一樣能夠輕鬆瘦身。專家表示,自助餐是減重者的好選擇,不僅可以自由選擇適合的食材,價格
許多人害怕跑步傷膝蓋,擔心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但醫師王思恒表示,一項超過8.9萬名跑者與走路者的大型研究,每週跑12公里的人,相較於不運動或運動量較少的人,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反而可降低15~18%,即使是跑馬拉松或跑速較快的族群,也不會有較高的風險。體重才是真正傷害膝蓋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