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廖家儀老公2個月前騎腳踏車不慎摔車,當時覺得「只是跌了一跤」沒有就醫處理,近日突然連續多天劇烈頭痛「好像有人在咬他的腦」,檢查才知是大面積顱內出血(腦出血)...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台灣每年約新增近萬名頭頸癌病患,為全國第六大癌症,其發生率更是發達國家的三倍,顯示頭頸癌在台灣的公共衛生影響不容忽視。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系副系主任謝承恩指出,當中唾液腺癌屬於較為罕見的型態,僅佔頭頸癌總數約3-5%,其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耳朵附近的無痛腫塊,有些患者亦可能出現臉部歪斜、面癱等神經學症狀。 放射治療為唾液腺癌術後輔助治療 但病程緩慢增決策困難 謝承恩醫師指出,唾液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由於腫瘤常常侵犯神經、顱底等重要結構,使不少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或即使手術仍存在殘餘腫瘤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放射治療透過高能量的X光或質子射線照射,能夠有效破壞癌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然而,唾液腺癌屬於生長速率較慢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後,腫瘤明顯萎縮往往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此外,放射治療後周邊組織常會出現發炎反應,這使傳統影像技術在判斷是否還存在殘餘腫瘤時面臨困難,也因此難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這種不確定性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增加了癌症可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葡萄糖正子攝影有效檢出放療效果 避免過度醫療 為解決
廁所的潮濕環境經常造成黴菌、細菌、污垢困擾,乾淨的浴廁空間不但有效減少細菌與黴菌滋生、避免健康危害,更有不少風水專家指出,廁所整潔與否可能直接影響財運!然而,看...
衛福部食藥署今(29)日公布邊境商品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有2批次從美國輸入的鮮酪梨,在邊境被檢出重金屬「鎘」不合格,近3800公斤得依規定退運或銷毀。(記者:簡浩正)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常感到疲倦、睡不好、腸胃不適,健檢卻正常?當心身體可能處於「亞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亞健康人口高達75%。義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許家彰醫師對此提出專業說明,亞健康的定義是介於健康與疾病間,一旦發生會對生活有長期性的困擾。至於該如何改善,可以補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人體排毒、調節身體機能。 亞健康族群占7成之多 醫揭導致亞健康常見原因 許家彰醫師說明,亞健康者常見的症狀包括胃脹氣、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睡眠障礙、頭痛、四肢無力、沒有精神等。這些症狀雖未構成臨床診斷,但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源自於腸道不健康、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代謝異常、為未來的慢性疾病甚至癌症埋下伏筆。 許家彰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在健康管理中心中,真正完全健康者僅占1成,確診疾病者約2成,其餘多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族群,而導致亞健康的常見原因包括不當飲食、壓力過大,缺乏運動、睡眠不足以及容易被忽視的環境毒素。 以環境荷爾蒙和重金屬為例,女性族群因日常接觸塑膠製品、化妝保養品、防曬品及清潔劑等,較容易累積環境荷爾蒙;而重金屬如汞、鉛、鎘、銀、鎳等,則可能來自深海魚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行醫30年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在其門診中,不少患者在首次看診時就被告知癌症已經是末期,而這類人9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未定期健康檢查」。他表示,很多人認為沒有不適,就無需健康檢查,然而早期惡性腫瘤發生時,常無聲無息,等到人已出現不舒服症狀時,大多已經晚期,預後也非常差。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YouTube頻道分享一則案例,廚師馬可30歲時,體重高達118公斤,又因工作需要久站,長期導致椎間盤突出,當時醫師告訴他多攝取健康的橄欖油,可以幫助代謝、減重,他聽取醫師建議,改吃橄欖油與地中海飲食,體重慢慢降到82公斤,成功甩肉36公斤。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9日電)三明治族群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國際最新研究證實,每週花超過20小時於照顧工作上,健康可能惡化。專家呼籲擴大或延伸喘息服務,避免家庭與職場蠟燭兩頭燒。
承怡在9歲時因爆竹工廠火災造成,全身逾70%面積嚴重燒傷。如今已是社工師的她坦言,直到多年後,才能在父母面前提起命喪火窟的弟弟。
承怡在9歲時,因爆竹工廠引起的火災中失去摯愛的弟弟;倖存的她則全身超過70%面積嚴重燒傷,雙手十指焦黑見骨,歷經多次高壓氧才搶救回來,然而手指前端仍萎縮了約2公分。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9日電)台灣去年發生上萬火災,造成數百死傷,倖存者也留下創傷。承怡9歲時遭遇爆竹工廠火災,造成全身逾70%面積嚴重燒傷,且直到多年後,她才能再跟父母提起命喪火窟的弟弟。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進口農漁產品連爆重金屬問題!食藥署今(29)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8項不合格產品當中,就有多達3項是從美國進口,且通通被檢出重金屬鎘超標,分別為二批的「鮮酪梨」以及一批的「生蠔」,食藥署強調,違規產品全數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國內市面。 食藥署上午公布8項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包括有印度的「黑種草籽」...
食藥署今(29)日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兩批美國出口的「鮮酪梨」、一批美國出口「生蠔」以及保加利亞出口「羊肚菌」都被驗出重金屬鎘超標,須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成年人若短時間內近視快速增加,要小心可能是白內障!一名45歲的外商公司主管,這一年來一直覺得眼鏡度數不夠,不僅看電腦感到吃力、打高爾夫時也常因視力模糊打不到球,他每隔一、兩個月就要配新眼鏡,近視度數從八百度飆到一千五百度,原來是罹患白內障!所幸透過置換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成功改善視力品質,能夠繼續開車拜訪客戶、球技也恢復以往水準,終於恢復正常生活。 3C過度使用、高度近視 恐造成白內障年輕化! 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王嘉康主任表示,一般來說,白內障好發於55歲以上老人家,但近視超過六百度的高度近視族群,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的風濕免疫病人,及曾受過眼部創傷的民眾,還是有可能提早發生白內障。像上述個案即是因為高度近視導致早發性白內障,呼籲高危險群的民眾要多加留意。 他也補充說道,白內障患者的水晶體混濁,干擾光線進入眼睛,導致視力變得昏暗模糊,不僅配戴眼鏡也無法矯正,透過藥物治療也只能減緩惡化速度,因此,置換水晶體才是有效改善白內障的治療方式。 新一代水晶體滿足遠中近需求、減少光暈眩光夜間更安全 市面上水晶體選擇多元,民眾該怎麼選擇呢?王嘉康主任指出,人工水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日常生活中偶爾打呼不在少見,可能因疲勞、飲酒、姿勢或過胖等因素所引起。但長期、持續性打呼,甚至呼吸暫停,則會危害健康。正常血氧濃度為99到100%,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降至85%以下,嚴重時每小時累計停止呼吸長達3至5分鐘。耳鼻喉科醫師示警,若單次呼吸暫停達2分鐘,很可能就會導致腦細胞壞死,千萬不可輕忽。 睡眠呼吸中止症血氧不足影響不只有腦細胞 罹癌率恐增加40% 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當我們呼吸進入腦和肺部,會經過鼻腔、口腔呼吸道,再到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一直到肺部肺泡,氧氣擴散進入血液內,才能供應到腦部。在16歲頭部完整發育前,如果鼻部被打、撞到,或被球砸到,易導致鼻中膈彎曲,鼻腔構造空間異常,就會形成鼻腔呼吸道阻塞。 鼻腔呼吸道的構造分為上、中、下共3對鼻甲、構成4個通道,呼吸主要是經過第2個通道,下鼻甲接近鼻孔,中鼻甲中間通道較大,可通往喉嚨,上方的結構有篩竇。當空氣流經鼻腔,鼻甲黏膜的擴張、收縮,會產生加溫、加濕、過濾髒污的作用,左右兩側的鼻黏膜會輪流充血,維持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6歲的王先生極愛唱歌,一有聚會總會上台獻藝,但近來唱歌時卻常狂咳不已,呼吸也變得急促,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時,被醫師發現老菸槍的他菸齡竟長達30年,趕緊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果然在右上肺發現一顆約2公分大小、邊緣不規則腫瘤,切除後證實為惡性,不幸中的大幸是並未擴散。 收治病人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
因肚臍突出長達半年未消,擔心病情惡化,50多歲的王先生前往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外科部李俊達醫師門診就醫。經診斷發現,肚臍中央有明顯凸起,按壓後會短暫凹陷但隨即恢復,沒有腸道嵌頓的情況,確診為「臍疝氣」。醫師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術後恢復良好,未見復發。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李俊達醫師表示,疝氣是指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較薄弱的部位突出,其中腹部疝氣最為常見,包括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臍疝氣發生在肚臍周圍,主要是因該處的筋膜與肌肉閉合不全或缺損,導致內臟或脂肪擠出形成腫塊。這種情況不僅見於成年人,也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李俊達醫師指出,嬰幼兒的臍疝氣多為先天性,約10%的新生兒會出現,早產兒的比例更高。大多數嬰幼兒沒有明顯不適,且超過八成的病例會在三歲前自然癒合,家長無須過度擔憂,只需持續觀察。如果五歲後仍未癒合,則可考慮手術修補。他進一步說明,當腫塊出現瘀青、紅腫或壓痛,可能是腸道嵌頓或扭結的徵兆,此情況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須立即就醫,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針對成人臍疝氣的發生原因,李俊達醫師表示,腹部壓力過大或外傷是常見因素,例如懷孕導致腹壓增加、肥胖或肝病引起的
日本是全球著名的長壽國之一,除了受到飲食、基因影響,生活習慣更是關鍵。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日本人喜歡泡湯,而且水溫都不低,研究發現,溫泉熱療有助對抗病毒細菌,習慣泡三溫暖的族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少了近50%,失智風險降了約66%。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季節變化劇烈,流感病毒也趁機蠢蠢欲動。對於懷孕中的準媽媽而言,流感不只是簡單的一場感冒,更可能對自己與腹中寶寶造成雙重威脅。醫界提醒,孕婦因免疫力較一般人低,一旦感染流感,不僅病情可能加重,更容易出現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影響胎兒健康,增加早產、流產或死產風險。根據醫療統計,季節性流感常在每年12月到隔年3月達到高峰,傳播速度快、波及範圍廣,且常伴隨高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儘管大多數人一週內能自行康復,但對於高風險族群如孕婦、年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來說,流感可能演變為致命的健康危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部主任黃景瑩29日指出,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變化、心肺功能負擔加重及免疫力下降,使得孕婦一旦感染流感,症狀容易惡化,併發症風險也隨之提高。她強調,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不僅能保護孕婦本身,體內產生的抗體還能透過胎盤傳遞給胎兒,為兩代築起健康防線。好消息是,孕婦列屬我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且可在任何孕期安全施打。護理師徐禎也提醒,若孕期不慎感染流感,應盡早就醫治療,除了規律服藥、多補充水分、充分休息外,更應密切注意胎動變化,若出現胎動減少、持續
適量喝水有助於維持體溫、促進代謝、預防中暑、便秘與尿道感染,但你用的水瓶真的乾淨嗎?若保溫瓶的使用方式不當,反而可能讓細菌趁機入體,影響健康。以下整理6大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