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無疆界大學課程 四大學合作提供多元學習機會
為應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四所大學合作,在113學年第一學期推出全新跨校課程—SCoT無疆界大學課程,培養學生對永續發展的實踐與創新思維。課程透過高度協同與創新的課程設計,一方面共同強調永續發展的同時,也由四所大學各自依托專長發展的特色領域,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習內容,以不同的課程主題與實踐活動上,具體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並落實,為高教學界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嘗試與教學模式。
國立宜蘭大學在此次SCoT課程中負責的主題是「農業淨零與農業旅遊」,該課程深入探討如何將農業與旅遊結合,並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課程設計充分利用宜蘭大學城南校區的特色資源,包括永續建築與低碳生活理念的介紹,以及當地獨特的農村文化與綠色生態旅遊的體驗。學生們在課程中參與包括鐵牛「力阿卡」農機操作等活動,並實地參拜大樹公、探訪渡船頭,深入了解宜蘭當地農村在環境保護與文化傳承方面的努力。透過這些實地學習,學生們更直觀地認識農業與觀光如何協同發展,並對推動地方創生與永續旅遊有所理解。
不同於宜蘭大學的課程設計,位於首善之區的臺北市立大學則是聚焦於如何實現永續的都市發展。課程結合了臺北古城、老街與歷史建物等元素,通過實地走訪青田街與臺北探索館等地,讓學生親自體驗並了解臺北在推動永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努力與成就。課程中的導覽活動不僅讓學生對臺北的歷史背景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幫助他們了解永續發展如何貫穿於城市規劃與建設之中。透過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掌握城市規劃的基本知識,還能發展出解決現代城市發展問題的思維方式。
課程的另一個重要課題「藝術永續」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其豐富的藝術資源和文化底蘊,設計「永續遊學:校園共享與跨域實踐」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參與「2024藝術永續國際論壇」外,並參訪了校內專業藝術場館,從實踐中理解藝術如何融入永續發展的理念。另外,藝術作品的製作與展示,通常涉及大量的資源消耗與一次性使用,然而在永續發展的框架下,如何推動藝術領域的循環利用與資源再生成為一大挑戰。學生們透過參觀音樂廳、舞蹈廳、佈景工廠等場地,深入了解藝術製作過程中的資源運用,並思考如何實現藝術的永續性。特別是在關渡美術館的參觀中,學生們不僅學習藝術的創作與展示過程,也與來自其他學校的同學進行了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至於壓軸的是暨南大學安排本學期SCoT課程的總結,學生們進行了戶外探索教育與水域運動的實地體驗,這是一個強調體能挑戰與跨領域協作的課程。暨大充分應用綠色大學與國家風景區的特色,除了在暨南大學的戶外探索教育園區,學生們進行了各項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活動外,並前往附近的日月潭月牙灣進行了SUP(立式划水板)與獨木舟的實務操作,挑戰自己在水域運動中的協調與應變能力。這個課程設計不僅考驗學生的體能,更強化了他們跨學科合作與整合知識的能力,讓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無論是藝術、教育、農業等領域,都能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並深入理解跨校合作的價值。
在暨大舉行的成果發表會中,暨大張之怡與北藝大許博倫同學組以「搶救地球大作戰」為主題,用薩克斯風與暨大校園的蟲鳴鳥叫進行音樂創作;暨大劉峻羽與宜大潘紫妤同學組,以AI繪圖進行「線食搶GO」桌遊卡牌設計,並融入食品營養的專業,設計與食安相關主題的桌遊設計;北市大劉亭妤與暨大劉珊榕同學組,以「阿昨與阿明」為題,用「昨天」代表過去的環境的破壞,以及「明天」代表綠色城市的永續議題,從城市規劃與園藝設計的專業,進行環境藝術品創作;暨大林昱岑與北藝大陳昀希同學組,以拍攝「五股哥吉拉」影片為主題,結合都市計畫與綠建築專業,以詼諧的方式,呈現未來建築的永續策略;最後,宜大林昶伸與暨大林映學同學組,以「環保綠盒」為主題,進行3D打樣的環保餐盒設計。
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首次將理念具體化為實際操作的SCoT無疆界大學課程,不僅體現在學術層面的創新,更在於跨校合作模式的嚐試性探索。這四所大學透過深度合作,將各自的專業領域優勢與資源共享,開創了多元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這樣的跨校、跨領域的課程設計,不但強化學生在各領域中的專業能力,也深化他們對永續發展的理解與實踐。未來,SCoT無疆界大學將繼續探索更多跨校合作的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