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一以視頻形式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致辭,對新冷戰提出警告,並呼籲堅持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性挑戰。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因為忙於應對國內事務而將缺席本屆達沃斯經濟輪談。
《奧格斯堡匯報》點評了歐盟最新公布的《歐中投資協議》文本,指出問題的關鍵是歐洲能否出賣政治價值觀來換取中國的經濟讓步。《商報》則擔心,北京的「國進民退」策略會損害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能力。
歐委會上周五公布了12月達成一致的歐中投資協定的重要文本部分。德國媒體注意到,在一則條款中,北京承諾「持續致力於」簽署國際勞工組織公約,但批評者認為遠遠不夠。歐委會則強調在市場准入與公平競爭上取得進展。
來自G7國家的69名議員在1月25日發表聯名信,呼籲G7國家政府聯合對抗中國。該聯名信的主要發起人包括德國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他們呼籲G7國家領導人團結起來制定計劃,對抗中國那些「不符合國際准則的國內、國外行動」。
目前可用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特效藥物少之又少。德國衛生部日前采購了20萬劑藥物,這種曾經用於治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抗體藥物價格也十分驚人。
在中國連續兩天派遣十余架軍機進入台灣空域後,拜登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向北京喊話,要求其停止對台灣施壓。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通過台灣南部海域進入南中國海。北京在周一對美方行動做出回應。
印度多家媒體1月25日報道,中印士兵1月20日在納庫拉邊界發生沖突,雙方都有人員受傷。印度軍隊則在聲明中稱,此為中印士兵之間的一場小規模對峙,「媒體不要誇大」。
在中國解放軍連日派戰機飛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後,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唐安竹 (Drew Thompson) 告訴德國之聲,中國此舉是慣性的軍事行動,並非直接向拜登政府發出警訊。
美國總統拜登24日與部分民主黨與共和黨議員針對總額1.9萬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方案進行電話協商,據傳各方達成初步共識,認定最重要的是疫苗生產與有效分配疫苗。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標榜自己的氣候保護領軍者角色,還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在206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降到零。不過,中國的煤炭產量、進口量、消費量依然居高不下。
香港的民權利不斷收到擠壓,反對派人士面臨司法、甚至牢獄之災的不斷增加。流亡者的數量在增加。但近幾年來,在德國申請政治庇護的香港人屈指可數,而獲批准取得避難身份的更是少數。
有評論認為,特朗普任內國安人事更迭頻繁,但在落實印太戰略的方向上並無轉變,拜登較強調友盟國家合作以維持美國霸權地位,應會在美中戰略競爭的格局下尋求更多合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