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往大醫院跑 救台灣醫療!部分負擔拉高、納入檢驗檢查、大醫院門診減量
國外有所謂家庭醫師制度,由家庭醫師評估病況,才能轉診到大醫院,但台灣的醫療是採讓民眾選擇的方式,因此很多人小病也往大醫院跑,造成大醫院常常壅塞,反而壓縮到專注在治療急重症、罕病等等複雜的疾病,健保署打算年底要重啟醫學中心等大型醫院門診減量措施,不過不再採取統一規範,而是分區共管,因地制宜,基層診所醫師林應然就表示,政府還得將去醫院看病的部分負擔拉高才有用,才能讓民眾節制,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檢驗檢查的收費也必須納入部分負擔,否則大醫院減量成效也不會好。
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啊說啊。(啊。)好很勇敢。」
小朋友熟悉的坐定位,乖乖給醫生檢查感冒好了沒,不過打針這關還是好怕啊,不少人家裡附近都有診所看病,像是看皮膚、牙科等等,但有些民眾覺得到大醫院就醫才安心,為了落實分級醫療,避免大醫院壅塞。
健保署年底要重啟醫學中心等大型醫院的門診減量措施,目前在研議採「分區共管」,可針對個別門診比率較高的個別醫院,以共管機制要求降低門診量,否則不給予分配總額,不過基層診所醫生認為......
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台灣現在分級醫療做得不是很好,你如果比較國外,他們都有一個叫家庭醫師制度,也就是說你要經過家庭醫師看診之後,覺得有必要你轉診到醫院去,你不可以直接到醫院去,如果直接到醫院去你要自費,那台灣目前沒有這個制度,本來台灣也有一個制度就是說,他用那個部分負擔來節制病人,直接往醫院跑,但是目前我們台灣的,那個部分負擔的差額太少。」
也就是跑大醫院跟跑基層醫療院所付的錢差距不大,那對民眾來說他乾脆去大醫院,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認為,政府還得給大醫院協助和誘因。
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在醫院這一端,你(健保署)要提高他的急重症ICU的給付,叫他不要把心力,
放在門診這種小病身上。(要讓他能生存。)對醫院也要能生存,那病人這邊,你要讓他自己去節制(往大醫院跑),因為政府要用公權力去節制的時候,你不可以直接跑醫院,現在已經很難了,由奢入儉難。」
若單向限制醫院減少門診量,成效恐怕不會好,去哪看病是自由選擇,得引導民眾改變就醫習慣,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應完全落實。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講座教授李伯璋(前健保署長):「也就是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的時候,不能只有藥品,其實檢驗檢查是一個很務實的一個問題,因為畢竟很多民眾,把到大醫院裡面的這種,那個檢驗檢查當作健康檢查,那個消耗的醫療資源是很難說,不過問題是每一個病人,都覺得自己的身體,需要做那個檢查,那在大醫院裡面的醫療人員,也會把這種檢查,當作一種防禦性醫療的一個策略,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在一個很曖昧的一個情況。」
2023年部分負擔新制上路,但只有門診藥品和急診收費有調整,沒納入檢驗檢查,而之前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每年需減少2%門診量,超出額度的門診服務不給予給付,醫院需自行吸收成本,預期在5年後達到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門診,總共減量10%的目標,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暫停。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在推動這個門診減量上面,我們應該要比較細緻化地,根據不同的健保分區,根據都會型跟非都會型,根據每一家醫院個別的一個狀況(來減量),如果說大型醫院他減量了以後,當然他的這個財務收入就會受到影響,那尤其是說如果看急難罕重的每一個個案,他看診的時間可能又會特別長,因此我們在整個健保的這個給付的配套上面,可能也要去下一點功夫,也就是說除了分級診療的,部分負擔的強度要提高,民眾就醫的習慣,跟看大醫院跟看這個名醫的迷思要改變以外,當然從健保的這個支付制度的標準裡面,可能也要去做一些修訂。」
大醫院肩負救治急重症的任務,壓力不小給付應該提高,而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越來越多,衛福部健保署也推動「大家醫計畫」,希望整合各層級醫療院所,對三高等慢性病患進行整合照護,也導入AI進行病人風險分級,低風險者應該下轉到基層醫療院所。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從今年開始其實就開發了,所謂的家醫大平台,那這個平台其實將彙整以及歸戶,所有個人的健康資料,那個人的健康資料就包含,除了健保的一些申報資料以外,那我們也包含了國健署的一些,預防的保健的一個資料,以及CDC的一些預防接種的一個資料,那這些所有的資料,我們都會把它匯到我們的家醫大平台,那就會透過平台裡面內建的,一些數位化的追蹤管理,以及一些AI的模式,然後會產製一些資訊(回饋給醫生評估)。」
高齡國家醫療需求一定會增加,政府要更有魄力執行醫療資源運用,和拉高醫療預算,民眾也要理解不要浪費資源在小病上,當面臨癌症重症急症時,每個人都更有保障,才不會沒有醫護和資源可救。
更多 TVBS 報導
健保通過多項藥物給付新制!最快明年2月上路 估31萬人受惠
繳保費可終身免費看病? 台大醫院急公告:是詐騙別上當
流感死亡創新高!疾管署示警疫情緩升 「這期間」達高峰
MIT發威!台廠「電子皮膚、翻身床」搶賣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