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成長非重點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完成今年健保總額核定,預算達9286億,比去年8755億多531億,是歷年最高,成長率則是5.5%,比付費者方案3.645%、醫界方案4.672%要高,連兩年成長率封頂。

回顧去年7月藍白立委聯手,在立法院做成附帶決議:今年6月健保點值需達0.95元,對於總額成長率連兩年撐在高檔,具有一定的影響。但今年第一季,因各種呼吸道病毒肆虐、病人狂增,甚至醫界警示:流感疫情恐失控,重演2016急診癱瘓惡夢。點值能不能因總額的高成長率達成點值保有0.95?醫界是戒慎恐懼,樂觀不起來。

健保總額制度的設計,主要為了減緩醫療支出成長,也就是隔年健保要花多少錢,經細算後先框一個總金額(年度費用總額)下來,讓整年醫療費用不能超過這個金額。由於國人壽命延長、手術技術突破、重症、新癌藥研發及檢查檢驗水平全面提升,過去落在3%~4%之間。

綜觀近年,因健保點值滑落,醫院入不敷出,導致醫護流失,面對人力不足,醫院只能關床因應,病患就醫、治療也受到了影響,故這兩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均5.5%封頂,顯然政府(衛福部)也清楚,所投入的醫療費用真的是不夠。

健保總額增加了,也突破了9000億大關,但醫界卻沒有因而鬆一口氣,尤其自去年12月起,看診病患爆增,大約多了兩成,在總額支出金額固定的情況下,病患看愈多,點值就會被稀釋,可以預見,第一季的點值會很不好看,如果衛福部以為提高總額成長率,就可輕易達到點值0.95的話,恐會事與願違。

事實上,根據OECD統計,2021年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重,美國是17.4%、葡萄牙11.1%、日本11.3%、韓國9.3%,而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台灣僅有6.1%。即便這兩年,健保總額比過去有較高的成長率,但占GDP比重貢獻有限,離日本及韓國仍有相當的距離。

執政黨不能因健保總額成長率達5.5%而自我感覺良好,應全面檢視如何將健保大餅做大,而不是小格局著眼每年成長率有多少。(作者為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前彰化醫師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