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弱症 多肥胖、高壓患者

倘若肌肉質量沒有減少,卻發生力氣減少影響生活,像這種情況稱為力弱症。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指引,男性握力小於二十六公斤、女性握力小於十八公斤,通常可以診斷為力弱症。醫學研究顯示,力弱症患者通常合併較多肥胖、較高壓力指數及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較多慢性病併發症。

黃主任指出,倘若民眾想要改善力弱症,就要避免身體進入老化狀態,甚至降低力氣減弱與肌肉減少等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包含運動、飲食、睡眠及壓力管理,最後一點就是足夠的營養補充。此外,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及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有助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甚至幫助減緩肌肉流失速度。

黃柏堯主任進一步指出,高脂肪飲食往往啟動免疫反應,以及產生發炎物質,隨著時間推移過去,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常會隨之而來,血糖代謝異常更會加速肌肉細胞死亡速度,最後造成肌肉組織逐漸消失。

建議攝取重要營養素,包括足夠的蛋白質與鈣質,以及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如ALA、EPA、DHA有助降低發炎反應,甚至增強肌肉耐力。維生素C會增加肌肉細胞抗氧化能力,而且維生素C血中濃度與肌肉量維持,研究顯示雙方呈現正相關。維生素D能穩定免疫系統,並且參與肌肉組織再生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