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後再聚會!陳永興號召「兒童之家」學童、醫學院學生 高雄相聚
55年後再聚會!陳永興醫師號召收留小兒麻痺的「兒童之家」的畢業學童、醫學院學生,在高雄浸信會相聚。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2024年年末,約20位醫師和20位行動不便人士排除萬難,由台灣各地奔赴高雄浸信會相聚,在醫界及政界服務多年的陳永興醫師是這場聚會的號召者,同時也是55年前招募高雄醫學院同學到「兒童之家」服務的主事者。
小兒麻痺症曾是全球性的流行疾病,台灣也曾出現過小兒麻痺大流行的情形,尤其在1970年代,小兒麻痺病毒引發腦炎症狀,曾造成無數幼兒的殘障、死亡,很多學童因此肢體萎縮行動不便,像中影在1966年上映的《我女若蘭》,就是講述女主角罹患小兒麻痺的心路歷程及就學碰到的挫折,更不用說如果家境困難,孩童有時就失去了上學的機會。
當年陳永興還是高雄醫學院的學生,卻已認養了三個孤兒。他回憶,有一天經過高雄市中正三路由盧邦倜牧師負責牧養的浸信會教堂時,發現教堂後面有一所專門收容小兒麻痺學童的「兒童之家」。
陳永興想幫忙卻不知從何下手,盧牧師說這些小朋友很需要有人幫忙做復健(物理治療)、溫習功課。因此,陳永興招募了高醫同學,不僅每天晚上由6人一組排班到「兒童之家」幫小朋友復健、做功課外,有時候假日也帶這些小朋友去郊遊或旅行,之後高醫熱心的同學更成立了「幼幼社」繼續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
不過,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這群在繁重功課中撥空盡一己之力的高醫學生和「兒童之家」的學童都相繼畢業、各奔前程,這段人生插曲自此隱沒於彼此的記憶深處。
沒有想到的是,起初只有一、兩位醫師和兒童之家畢業學童私下的聯絡,竟然可以召集到將近40位醫生和學童同意在今年12月29日到高雄見面。聚會中,電視螢幕播放當年的照片,青春彷彿重現,大家吃吃喝喝,也分享人生故事,酸甜苦辣、成敗得失盡付笑談中。
對這場時隔半世紀的聚會,陳永興懷抱無限謝意,寫了感謝函表示,上帝為小兒麻痺的孩子關了一扇門卻留了一扇窗,他很難想像50年來這些行動不便的人所承受的壓力和苦楚,但他們卻還能保持樂觀和笑容,「從你們身上能學到的,絕對不少於我們以前教過你們的東西,這是神的恩典和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