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國會議員談新政策 盼台灣農業助糧食自給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4日專電)近年印尼華裔人士積極投身政治領域,華裔議員張育浩接受專訪表示,華裔參政顯示印尼社會已更為包容開放;他在國會主要關注農業及糧食安全,台灣與印尼已成農業戰略夥伴,希望台灣技術能協助新政府落實糧食自主計畫。

印尼國會「人民協商會議」(MPR)由人民代表會議(DPR)580名眾議員和地方代表理事會(DPD)152名參議員所組成。

華裔約占印尼總人口2.7億人中約5%,在印尼政壇仍屬少數族群,擔任公職的層級最高到部長。議員張育浩(Daniel Johan)是國會中少數的華裔臉孔。

2014年代表民族覺醒黨(PKB)入主國會的眾議員張育浩去年成功連任,展開第3個任期。他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他對華裔參政、台灣與印尼關係、糧食安全及新政府各項政策的看法。

52歲的張育浩在從政前就積極參與各項政治運動,不僅曾創辦學生雜誌、投入宗教組織,1998年更與現任民族覺醒黨黨主席穆海明(Muhaimin Iskandar)共同成立由不同學運組織所組成的「印尼全國青年論壇」(FJPI)。

張育浩2014年代表民族覺醒黨參選人民代表會議(DPR)議員,接著在2019年及2024年皆順利連任。過去2個任期中,張育浩主要關注農業與糧食領域,他告訴中央社:「我一直都在第四委員會,主要關注的機構是農業、漁業和林業,一切都以糧食為中心。」

張育浩所關注的領域,正是去年上任的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的施政重點,其中糧食安全是優先政策。普拉伯沃曾多次表示,要力拚在未來4年內,讓印尼達到糧食自給自足。

張育浩樂見政府重視糧食領域,並指出,「印尼土地面積廣闊,氣候宜人,應能成為世界糧食強國,但擁有這些優勢的同時,我們卻大量進口糧食,這是因為(過去)管理糧食的方式並不正確」。

他相當支持普拉伯沃的糧食自主政策,並強調「若治理良善,這(糧食)將成為印尼未來發展的根源,我們必須把它(自主權)拿回來」。

針對台灣與印尼關係,曾赴台灣進行交流的張育浩表示,「台灣已成為印尼及許多國家的農業戰略夥伴」並強調,「台灣的農業是全世界最好的,或許僅次於以色列」,因此,台灣能在很多方面支持印尼農業,其中包括協助印尼糧食自給。

張育浩解釋,他希望在農業與科技上與台灣合作,並透露,他與台灣農業部關係密切,希望能共同推動西加里曼丹省的蘆薈產品,以及下游產業。他補充,蘆薈是一種有益健康的關鍵食品,可用在很多地方。

作為華裔,張育浩的選區位於擁有龐大華裔社群的西加里曼丹省,他告訴中央社,現有愈來愈多華裔參政,顯示印尼社會更為包容與開放,若「多元族群能團結,將成為印尼進步的力量」。

他指出,過去人們總說華裔只關注商業和談論經濟,但現在華裔已在印尼社會的各領域有所貢獻。

如今成功連任,張育浩在政壇的知名度和在黨內的地位持續提高,很大原因是他透過社群媒體與民眾互動,現在他的官方Instagram帳號已有逾18萬追蹤人數。

但在網上活躍的張育浩向中央社透露,他起初其實不願意使用社群媒體,但認為這是現在和民眾最有效的互動方式,同時也能讓更多人了解他的工作,才開始與團隊經營社群帳號。

張育浩期許,藉由網路與選民互動,也能更傾聽民眾的訴求,接下來的任期內,他會透過議會爭取偏鄉基礎建設與協助地方農業發展,期盼藉由糧食安全農業發展,推動國家的經濟成長,也使社會更為穩定。(編輯:田瑞華)11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