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柑橘之父」呂明雄,80歲全台農園走透透,台灣的柑橘是他最牽掛的「孩子」 | BAZAAR
PHOTO CREDIT: Lin Wei-yen
台灣的柑橘產業在農業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的衝擊,也面臨各種挑戰。呂明雄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際行動,為台灣柑橘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做出了卓越貢獻。迄今已八旬仍持續奉獻的他說,只要還走得動,就會一直耕耘下去。
柑橘是台灣傳統三大青果之一,早年和鳳梨、香蕉一起並列出口水果大宗。如今柑橘已發展出眾多品種,椪柑、桶柑、茂谷柑、不知火(凸頂柑)、臍橙、砂糖橘、佛利蒙柑……各發展出適合的栽種產地與擁護者。這些「橙黃家族」隨時代逐漸變得多元,但至今能持續穩定開枝散葉,得歸功於背後那位堅定的守護者,一路扶植柑橘產業的成長茁壯─人稱「柑橘之父」的呂明雄。
PHOTO CREDIT: Lin wei-yen
即使已從學界退休20年,呂明雄依舊和國內農民與國際農業圈保持密切互動。說到台中豐原某位農友如何交棒下一代,或到菲律賓碧瑤交流柑橘栽種技術的軼事,這位80歲仍持續為柑橘奔走的資深學者說:「這既是做自己喜歡,又是能力所及的事,對我來說是非常快樂的。」
提升品質加強國際競爭力
看似輕描淡寫一語帶過,實則是呂明雄為台灣柑橘界奉獻一生後淬鍊出的心境。他從小就喜歡花卉果木,家裡也有果園,這促使他到臺大園藝系完成學業,並開始做芒果和桃、梨等水果的研究。後來因應政府在90年代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做準備,希望針對不同農產做轉型,並找到足以代表台灣競爭力的水果,藉以帶動其他物產。呂明雄便鎖定柑橘為目標:「看能不能降低成本、提升品質,拿來和進口水果競爭。」
呂明雄足跡深入各縣市,進入產地現場與農民交流
PHOTO CREDIT: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果樹研究室提供
用現在語彙來說,就是達到柑橘產量和品質的KPI。當時呂明雄除了教職,還兼任柑橘技術服務團團長,走訪全台各個示範果園與產銷班,足跡遍布中雲嘉南和宜花東等地,搜羅農民在產地遇到的問題,再透過專業研究來找到解方,進而提高農民收入。
「我們建立起一個團隊,我的團隊負責採收前的品種栽培,李堂察教授團隊負責採收保鮮,還有其他團隊的人加入協助。」他們南征北討,有時架著梯子爬上枝頭摘採果實,有時一天親嘗超過100顆不同品種的柑橘,甚至因而罹患高血脂。「跟農民進行座談,面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你沒法回答時,他們的心就冷掉了。所以我帶著團隊一起來幫他們解決,農民對我們也會更有信心。」
呂明雄拿出工具示範修剪枝葉,雜亂的柑橘樹經過整理,可以讓果樹層次分明,充分照射到陽光。
PHOTO CREDIT: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果樹研究室提供
帶領團隊克服病蟲害
那些交情深厚的農友,年復一年寄來大箱黃橙橙的柑橘,占滿了休息室的桌面─那是雙方幾十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文旦同為柑橘屬,許多種文旦的老農,如今已經7、80歲了,每年中秋依舊產出偌大甜美的文旦,讓民眾大飽口福。
「農業是一步一腳印的事,絕不是靠某個重大的突破就改變整個產業。但在這微小的進步中,我們會得到很多快樂。」說到過去,呂明雄從不著眼自己的成就,而是歸功於投入其中每個成員的努力。
他就像一部台灣柑橘的「活歷史」,信手拈來就是某個病蟲害事件的解析。例如有陣子,國內外農友都發現茂谷柑的果皮白色絨層呈現藍色,經呂明雄和李堂察深入研究後,發現是果樹排水不良所導致。而當農民跑來問說柑橘樹皮為何產生龜裂,進而造成落葉或落果時,呂明雄和團隊也歸咎出這是由某種類病毒引起,也就是俗稱「頑固病」。只要柑橘一生病,就是呂明雄忙起來的時候。所以他對農民進行輔導推廣時,常一再提醒他們不要隨意從國外採穗回來嫁接,會使台灣當地種面臨病毒的衝擊,受到重創。
柑橘病變也是研究重點,黃龍病(citrus greening)造成果實成熟變形與綠化,讓果皮轉色不均。
PHOTO CREDIT: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果樹研究室提供
傳承經驗 打造柑橘的永續未來
「台灣的柑橘也種了幾百年,之間不斷有新的品種產生,我希望這個產業能夠永續發展下去。」呂明雄強調:「大家要對台灣的柑橘有信心,尤其桶柑在全球市場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品種。」
柑橘想要永續發展,除了靠遏止病蟲害的擴張,早在2、30年前,呂明雄就開始著手栽培新世代的接班人才。「我後來鼓勵年輕人到農地現場和農友多接觸,這樣才能累積經驗,而我們團隊也會持續參與討論。」
柑橘種類多元豐富,呂明雄帶領年輕朋友互動,藉以認識不同品種特色。
PHOTO CREDIT: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果樹研究室提供
呂明雄說,大家說到柑橘常立刻聯想到維他命C,其實柑橘營養價值非常高,除了膳食纖維、礦物質等,裡頭的黃酮和β-隱黃質更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元素。「柑橘產業要維持,得靠消費者多支持,農友也才能繼續耕耘下去。」為了理想與願景,呂明雄將持續研究之路,成為產業最堅實的依靠。
呂明雄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系碩士,曾任教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並擔任園藝學系教授直至退休,現為名譽教授。長年投入柑橘領域、擔任品評賽事評審,仍持續活躍產業中。
想閱讀更多:TLife 網站 立即點閱
【延伸閱讀】
>>定義「漆作」意義,提升與建立產業價值,陳協建讓台灣的漆作被國際看見
>>為身障者打造夢想出口,潘瑋杰組球隊、組協會、辦比賽,讓人人都可以打棒球!
>>愛上海龜的男子,不會游泳、機工系的蘇淮,如何變成水下攝影師?
>>投入半世紀,劉清池以台語流行樂編曲表現「台灣味」,訴說時代的故事
*本文由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