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專欄】本田、日產、三菱三個弱者報團,是武士精神?或是視死如歸?
強強聯手才有搞頭,弱者抱團是慢性自殺。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12月23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將整合兩家公司業務,預計於2025年6月前達成合併協議,2026年8月成立共同控股公司。
從23日記者會可以明確地觀察,雖然三菱還在探討中,但還是出席記者會,看起來日產-本田模式確認後,三菱沒什麼選擇,畢竟日產是它最大股東,應該會加入才是。
當然,這也意味著鴻海應該就沒戲了,直接買日產股權沒機會,繞道買雷諾手中的日產股權也沒機會,甚至要與三菱合作也沒機會了。鴻海顯然從不肯真實面對自己在日本人與日本政府心中的負面角色形象,也從不願意為搞砸了日本國寶SHARP品牌,向日本誠摯的致歉。而現在出手,鴻海的司馬昭之心,日本的路人皆知。
鴻海除了在日本形象不佳被日本嚴防死守之外,當然也犯了戰略布局的錯誤,其一:想透過從日產憤而離職的高管,回過頭去跟當年的職務競爭者們洽談?這個安排,傷害性不大,但羞辱性很大吧。人心微微、道心微微,能不能成,可想而知。其二:想透過日產、本田聯盟,讓鴻海現有商品取得全球性銷量規模,並切入全球汽車供應鏈,以及取得油電車技術的機會?這個布局策略,感覺就像個大學生寫得期末報告吧。
大家認真想一下,鴻海現有電動車商品,為何在台灣賣得好,但卻出不了海?道理也很簡單,台灣並沒有開放大陸新能源車來台的慘烈競爭局勢,再加上嚴凱泰以國家汽車夢為DNA的LUXGEN品牌,在情感上受到國人支持所致。但根本上,鴻海不去根本解自己的商品競爭力,將如何與大陸新能源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卻想奢望日產這一條已經建構好的全球銷售體系?捨本逐末吧,日產不就是現有商品不再具有時代的競爭力,即使有綿密的全球通路的加持下,還是節節敗退啊,難道鴻海會覺得自己現在商品比日產還要強嗎?再說油電車技術?就更詭異了,油電技術的領導品牌是豐田,日產的e-Power油電商品,在大陸並不受重視啊。日產、本田系統,有甚麼獨步全球的油電技術呢?鴻海怎會連這個都搞不清楚?再搞不清楚,隨便去問一下裕隆的人,都可以給出清楚分析吧。
那鴻海的汽車版圖要怎麼辦?其實也不是太艱難。『聯合東吳、三分天下、逐鹿中原』。鴻海創辦人郭董早就訂下聯合裕隆的戰略,透過裕隆的技術與關係,以及中美貿易戰時,大陸車被排擠的特殊局勢,才有機會藉大陸新能源車的技術與產業鏈這條船渡河,然後讓台灣在美(特斯拉)、中新能源車兩強的結構下,走出新能源車發展的第三條道路。現在的領導人,郭董的話要聽啊。
再回頭談日本。這次日產、本田聯盟的正式發布,等於也同時確立了日本汽車產業在經濟產業省的戰略主導下,將以『豐田、本田雙聯盟模式』的布局來迎戰汽車百年難遇的巨變局面。但日本汽車產業就能脫困而出嗎?超級難。先不說未來中國汽車品牌也必然重組成5-6個汽車大聯盟應戰了,那時才是真的新黃禍的衝擊。就只是在這麼重要的發布會中,仍很明顯的覺得三大日本車廠『都不敢直面問題』?『我是誰?為什麼我現在淪為這個處境?痛點是甚麼、何以致之?』。他們日本車廠,現在之所以如此,不就是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商品大潮流中,幾乎滅頂。
但是他們在發布會公布的整合後的七大效益,前六項,是成敗關鍵嗎?當然不是的。每一次汽車的典範轉移關鍵時刻,都會讓贏家與輸家重新分配。
日本人自己可能都忘記了,上一次的汽車典範轉移,是石油危機來臨。因此車在也不能是大而無當的吃油怪獸,而日本車就用輕薄短小定位,「省油、精緻、迭代快」三合一組合拳,KO了美國汽車王國的一甲子好日子,美國車到現在可都還爬不起來。
這是再一次的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只是,這一次,在全球氣候變遷對應與AI科技盛行的新趨勢下,汽車世界已經轉變成『智慧車、電動車』的新時代。但感覺日本車廠沒啥切身體會,彷彿,見不到世界的轉變,在發布會中,本田社長只在第七項稍微提了一下:建構智慧電動車的人才結構。這怎麼行?這是在開玩笑嗎?別人都上太空了。
這個時代,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智慧電動車開發、全價值鏈建構、新營銷渠道模式、新出行生活服務、新會員關係綁定...等等的汽車新典範轉移的時代了,但完全沒看到三大車廠直面問題,直面為何日本車節節敗退的根本問題,而去提出三家聯合後,可以提出的新解方。甚至,日本汽車產業主管部門如何提供更大的協助,來面對汽車的百年變局?
另外,如果三大車廠的聯盟發布會,都只想聚焦在綜效,那也可以來談談綜效,對他們現在是不是解藥?
這三家的整合,彼此當然是沒有綜效的,不但現在所遇到的根本衰弱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反而溝通的流程變長,本位主義再加文化的差異,效率會更差。例如:三家公司各自的平台要整合成一個共用平台,那另外兩個平台就要做資產減損,誰願意放棄自己的平台來減損,現在大家財報都不好看,一減損馬上就虧本了。誰要當傻子。更別說三家公司的現有平台,可能都不適合拿來發展成智慧電動車吧。
此外,要搞智慧電動車,靠的是「敏捷」開發、「敏捷」營銷、「敏捷」服務、「敏捷」車主關係。但「敏捷」這個信念,有存在在日本人的DNA上嗎?這不就是日本在數位科技時代來臨後,整個國家的數位轉型落後於世界,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嗎?
聯盟後若仍無法解決現有的銷售衰退問題,綜效也不好以至於績效持續變差,那後續會再發生甚麼事呢?我認為這個聯盟就會開始壓榨國內外的合作夥伴,尤其大陸與台灣。
誠心建議台灣的相關合作夥伴可要及早因應,才不會在未來連雞肋的角色都沒有,況且這次的合資公司是由本田派主導,本田在台灣是擁有全資的子公司,在價值鏈整合上,對日產、三菱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就相對不利了,這更是要非常小心。
台灣,15年前就敢為天下先的確立了智慧電動車的發展道路。綠色矽島的台灣,是比世界各國都更有機會的,就看台灣是否敢火中取栗,搶下這百年難得見的大商機。未來,讓IT與AUTO成為台灣的雙護國神山。
天下大亂、局勢大好,台灣加油!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看更多相關新聞
鴻海傳拚收購日產汽車股權 雷諾汽車:不予置評
本田、日產將合併協商有望躍升全球第3大車廠! 前社長1原因不看好
本田、日產合併兩造股價雙雙大漲 裕隆集團股價也跟著全面收紅
鴻海搶親內幕曝光!周刊爆:派大將赴法密會雷諾 阻本田、日產合併
本田日產合併來勢汹汹?介文汲:比亞迪早卡位巴西、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