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猝死「十大致命危險行為」!這樣睡覺保暖反而招喚死神
冷空氣來勢洶洶,根據消防署統計,12月12日至24日每天都有26至55例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短短12天累計多達587例。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於臉書提醒,冬天猝死最常發生的地點在浴室或寢室、公共場所及工作場所,他列出「十大超危險行為排行榜」,其中喝酒抽菸只排第九和第十,反而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習慣,一不小心可能召喚死神成致命危機!
第十名:寒冬中在戶外吸菸
天冷在戶外吸菸往往吸得更大口更猛,大大增加猝死風險!菸草中含有數百種有毒的化合物與致癌物質,其中一氧化碳會使身體細胞獲得的氧氣變少,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焦油會破壞細胞,連同寒冷的雙重作用,增加心臟負擔與猝死風險!同時,忽冷忽熱的溫差加上吸入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異常收縮,導致急性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九名:冬天喝酒酒醉後入睡
喝了酒全身變的暖呼呼?其實酒精會麻痹體溫感知力,還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在寒冷環境下反而容易因低體溫猝死。另外冬天若是喝到斷片更是猝死的高風險,過往曾有案例就是因為半夜大量嘔吐堵塞到呼吸道窒息致死!
第八名:棉被蓋滿頭入睡
睡覺時的保暖方式是用「棉被蒙著頭」暖呼呼地入睡嗎?研究發現,棉被蓋頭睡確實能讓失眠者更好入睡,但是對於小嬰兒、臥床、失智族群,以及無法自由翻身踢被的長者來說,棉被蓋頭一旦壓迫到呼吸道,就可能導致窒息悲劇發生。不管再怎麼冷,睡覺蓋被還是建議保留呼吸的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
第七名:寒夜露宿或睡在戶外
「很多遊民與無家可歸者或深夜戶外活動者,本身就無攝取足夠熱量,一但沒有足夠的保暖設備下,露宿在外特別容易因低體溫喪命。」洪永祥醫師表示,入睡後體溫會降低,所以如果不得不夜宿在外,務必戴足保暖設備,如果寒冬發現居家附近有需要幫助的街友,則可以多注意與關懷。
第六名:穿著單薄在戶外長時間進行靜態活動
人是恆溫動物,短時間處在低溫環境雖可藉由增加代謝產熱、血管收縮等方式減少熱量流失,但如果像戶外釣魚、露天觀星等活動,又穿得不夠保暖,長時間下來身體產熱不足,就可能不知不覺引發低體溫猝死風險,建議寒冷冬天若不得不做長時間戶外活動,務必當心。
第五名:晚餐高熱量飲食、半夜頻尿起床溫差大
天氣寒冷時身體需要更多熱量,往往不自覺吃更多高熱量、高油鹽糖食物,但晚餐這樣吃容易造成血糖及血壓飆高失控,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到半夜頻繁如廁,離開被窩、坐上馬桶溫差過大,若沒做足保暖功夫,往往就被發現猝死在廁所!建議許可的話室內可以開暖氣,最重要是天冷還是要健康適量飲食,穿保暖長褲入睡,減少半夜起床入廁的溫差。
第四名:熱水器放在對外窗戶緊閉的後陽台
門窗緊閉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死亡悲劇時有所聞。若瓦斯熱水器在室內,或是裝在後陽台但卻有密閉窗,則可能有瓦斯然收不完全、一氧化碳排不出去的風險。建議熱水器千萬不要裝室內,若裝後陽台務必要保持後陽台對外通風。
第三名:寒冬清晨戶外運動或登山
清晨運動或爬山,看似很健康的習慣,在寒冬卻成了致命殺手。冬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刻,再加上運動負荷增加交感神經的亢奮,更容易讓血壓上升、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如果寒流來,不妨做些簡單室內運動取代外出劇烈運動,以免傷了健康。
第二名:將胸痛、呼吸困難等徵兆視而不見去睡覺
「在冬天,很多的猝死還是有徵兆的!」洪永祥醫師舉例,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就可能是心律不整或心臟缺氧中的警訊,不要以為只是天氣太冷或太累,睡一覺就沒事,很多案例往往就是不舒服而早早上床睡,結果半夜猝死「一睡不醒」了!
曾有心肌梗塞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也曾分享,自己就因忽略胸悶、雙手痠麻等症狀,再加上「鐵齒」不願面對,差點錯過黃金救援時間。睡前任何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告知家人,並密切觀察,若沒有改善應儘早就醫。
第一名:溫差超過五度,洗澡尤須注意
劇烈溫差真的會要人命,溫差越大越致命!研究發現,溫差大於5度以上,心因性猝死、腦血管阻塞的危險就越大。即便是健康無病史的人,只要溫差超過5度,也有4倍的急性腦中風風險。冬天最容易忽視的溫差場景莫過於家中浴室了,建議洗澡前可先開啟室內暖氣,避免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澡再穿上衣服的這段時間遭遇溫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