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冬季癢發作,晚上癢到睡不著?中醫教「止癢妙招」多吃4種食物

今年1月5日逢節氣小寒,時值農曆12月上半月,國曆1月上半月。中醫師指出,小寒節氣應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每天多睡1小時,可以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飲食上可多吃白木耳、山藥、水梨、百合等滋陰潤肌膚食物,預防冬季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小寒的養生方法。

「小寒」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意即天氣雖然寒冷,但還不到最冷的時節,故名「小寒」。小寒是24節氣的倒數第2個節氣,僅次於2週後的「大寒」,標誌著冬季時節正式開始。

40度熱水泡腳,穿襪子睡覺

頤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莊可鈞表示,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主收引凝滯。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讓身體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因此,最近到農曆年立春前,入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擦乾後再穿上襪子睡覺。「用比體溫略高的40度熱水泡腳,足浴能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品質,特別是久坐到深夜的人。」

冬季門診,常遇皮膚搔癢患者,「冬季癢」成為困擾很多人的疾病,常因寒冷誘發皮膚乾癢,尤其發生於秋末轉冬季,氣溫急劇變化時,當人們從寒冷的室外,突然進入溫暖的室內,或在夜間準備脫換衣服睡覺時,便開始全身搔癢。

莊可鈞說,特別是老年人皮膚萎縮、汗少,又缺乏皮脂滋潤,皮膚血液循環障礙,營養匱乏,易受周圍環境冷熱變化刺激,更易發生冬季皮膚搔癢。

冬季皮膚乾癢,在西醫診斷為「缺脂性溼疹」,常見於四肢或是身體軀幹,不只搔癢難耐,也會乾燥脫屑。中醫治療冬季皮膚搔癢,辨證大多屬於「血虛風燥」,常見皮膚搔癢,發無定處,一下這裡癢,一下那裡癢,尤其以夜間最為嚴重,常導致難以入眠,而影響隔天作息。

中醫在治療上給予滋陰潤燥、祛風止癢的中藥,例如生地、麥冬、玉竹等滋陰潤燥的中藥。此外,洗澡時應選用溫和、偏弱酸性沐浴乳,水溫不宜太高,洗澡後趁皮膚還未全乾時,立刻塗上滋潤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別乾燥部位。

冬季乾癢可吃水梨、百合

另外,飲食上也要注意,雖然冬季寒冷,但麻辣鍋、薑母與麻油料理等燥熱食物,會加重皮膚乾癢,反而應該多吃白木耳、山藥、水梨、百合等滋陰潤肌膚的食物。

中醫推薦養生茶飲「麥冬生地養陰茶」

  • 材料:麥冬6公克,生地5公克,蒲公英4公克。

  • 煮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煮沸,過濾即可飲用。

  • 功效:麥冬養陰潤肺、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蒲公英清熱解毒,合用可以養陰潤燥解毒,幫助緩解皮膚搔癢。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藥材較偏寒涼,適用於體質偏熱的人,飲用效果較佳。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小寒養生早睡晚起 多吃山藥潤膚止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一年到處補,不如霜降補!霜降養生必吃「8大食物」改善口乾舌燥
來杯薑茶暖身「加點料」溫補養生更有效!中醫揭「4類人」不宜多喝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小寒冬季癢發作,晚上癢到睡不著?中醫教「止癢妙招」多吃4種食物

看更多節氣「小寒」相關影音:
小寒節氣保養關節健康 林可彤示範滾背式、仰躺鴿式、單腳下犬式 三分鐘健身操活絡血液循環
小寒養生食補這樣吃 酸辣魚溫補養腎活血補氣
小寒養生食補這樣吃 鮭魚炒烏龍 平衡自律神經調理好心情
冬至節氣從體內開始保暖防寒 林可彤示範虎式平衡、肘側平衡、鱷魚式 三分鐘健身操改善手腳冰冷
冬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黑麻油米血松阪豆花 滋陰潛陽溫熱補益
冬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香蒜海鮮義大利麵 活絡血瘀幫助氣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