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深化民主友好合作 遏制威權擴張野心

◎董慧明

2024年即將結束,這一年被形容為全球的「選舉年」,包括我國及美國在內,多個民主國家先後完成重要選舉。回顧這些政治活動,民主國家展現高度的民意參與活力和制度運作的調節能力。儘管法、德、南韓政局在近期出現多重分歧與內部不安,惟民主政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持續發揮作用,相信定能確保國家政務運作維持穩定。

此外,本月8日,統治敘利亞長達54年的阿塞德家族獨裁政權驟然垮臺,其迅速崩解的過程令國際社會震驚。這個長期依靠軍事強權、個人崇拜和嚴密官僚體系維繫的專制政體,在反對勢力的進逼下顯露出根本的脆弱性。所幸在新領導人夏拉與敘國多個反抗組織達成協議下,政局有望漸趨穩定。

阿塞德政權的覆滅,不僅凸顯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動不居,更深刻印證了一個歷史教訓:威權體制表面上的強勢,實則掩蓋著治理體系的深層缺陷;民主制度雖然看似充滿爭論與多元見解,卻因其開放性而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力。

另一值得關注的要聞是,在專制政權外部威脅不斷增強之際,中國大陸內部也面臨愈來愈多嚴峻難題。這些系統性挑戰不僅體現在政治層面,更深刻映射在社會治理等多個面向。根據非營利人權組織「自由之家」11月21日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2024年第三季中國大陸境內發生的937起陳抗事件中,41%為勞工抗議、28%為業主抗議,反映在房地產市場衰退、青年失業率攀升等經濟下行壓力下的深層社會矛盾。

更引人深思的是,這些抗議行動已從單純的企業糾紛演變為對政府治理能力的質疑。根據調查,近4成消費者與投資者抗議要求政府介入處理,此一趨勢凸顯民眾對現行體制的信任正在流失。諸多跡象皆表明,威權政體看似穩固,實則問題重重,甚至隱藏著治理困境。特別是當經濟手段無法再有效緩和民間不滿,積累已久的社會矛盾一旦集中爆發,將可能成為動搖政權合法性的核心力量。

事實證明,民主制度的適應性與可調節性,為這些分歧提供了解決的機制。當不同意見能夠在制度內進行平衡,社會的穩定性就得以維繫。相較於威權體制的壓制與恐懼,自由民主國家展現了高度的韌性與包容性。民主制度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程序正義,更在於它能夠調整自我、應對危機。專制體制的表面效率往往伴隨出現內部的不穩定和外部的擴張壓力,而民主的開放性雖也有必須面臨的問題,卻正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

臺灣作為亞洲民主燈塔,面對中共威脅與施壓時展現出堅定的民主韌性。透過與理念相近和友好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價值共同體,深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不僅能有效抵禦專制勢力的擴張野心,更能彰顯民主制度的優越性與永續發展效能。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