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內需!大陸增「舊換新」補貼範圍 車市未因刺激擴大
中國大陸週三(1月8日)宣告擴大實施「舊換新」補貼政策,不但家電補貼的種類增加,更首度把補貼擴展到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上。官方更坦言消費電子產品流動性高,可能出現「一機多賣」情況,強調將加強查緝,避免「先漲價後打折」或騙取補貼情況。民眾雖然樂見政府補貼,但大多坦言有必要才會買。實際上,去年最被大家關注的汽車產業,在舊換新補貼與降價等刺激下,僅有5%的成長率,比前一年沒有補貼時的成長率還低。此外,中國最新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以及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表現持續低迷,通縮壓力大。
2025年剛開啟,北京當局為了提振持續疲軟的內需,選在年貨採購旺季的週三(1月8日),宣布擴大去年開始推行的「舊換新」補貼政策,試圖進一步刺激民眾消費。
中國大陸發改委副主任 趙辰昕:「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的8類增加到2025年的12類。我們充分考慮到元旦、春節期間,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已經預下達了今年第一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新政策除了維持去年對冰箱、洗衣機等8類家電產品的舊換新補貼外,增加了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與電鍋等4類家電,根據產品能效給予不同的補貼比例,每樣家電最高可獲2000元人民幣補貼,約9千元台幣。
中國大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 符金陵:「實施手機等數位產品,購新補貼。」
新政策還首度把數位消費品納入舊換新補貼範圍,民眾只要購買單價在6千元人民幣,大約2萬7千元台幣以下的手機、平板電腦或智慧手表手環,就可獲得15%補貼。但每人只補貼一次,每樣產品有500元人民幣,約2245元台幣的補貼上限。
至於原本就有的汽車舊換新等補貼仍維持,且相關政策開放給中國市場內的所有消費者與企業。
中國大陸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司長 李維正:「同時也有不少外籍的人士,也享受到了以舊換新的補貼。」
由於去年3月開始推出舊換新補貼政策後,不時傳出有不肖廠商,偷偷把售價提高,或用虛假交易騙取補貼,北京當局也強調將加強查緝,維持市場秩序。
中國大陸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 李剛:「手機等商品體積小、單價高、流通性強,補貼資金的風險防控難度較大的。我們將加強數據賦能,嚴厲打擊一機多賣、虛假交易等騙補套補的行為。」
官方披露,去年舊換新政策所撥出的3000億人民幣補貼,都已經用完。北京當局這回為了替擴大版舊換新補貼政策籌措財源,將大幅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
中國大陸發改委副主任 趙辰昕:「資金總規模比去年大幅增加。具體的數額呢,請大家有一點耐心,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時向社會公布。」
大陸民眾對於官方擴大消費補貼的做法,普遍表達支持。
廣州市民:「國家盡量去刺激消費,都是好事來的。其實都受益,消費者受益,廠家亦受益,國家應該都受益,因為消費起升,就業就會起升,稅收也會起升。」
上海市民:「我已經買過了,利用這個政策買過空調,挺好的。感謝政府。」
但擴大舊換新補貼,能不能讓民眾更願意掏錢,買多一些數位產品或者家電呢?多數民眾卻這麼說。
廣州市民稱:「家裡的沒壞,暫時沒考慮換家電這些。」
上海市民:「你要的,真的會購買,那不需要,確實不會。」
上海市民:「肯定還是必需品購買為主,如果說不是必需品的話,可能不會去過多的消費。」
這種不會過度消費的心態,在過去一年的舊換新補貼政策施行過程中也清楚展現。
例如去年最主要的補貼對象:汽車。據中國乘聯會統計,新能源車去年銷售成長率雖然高達42%,但反映出的是傳統燃油車大幅萎縮,而不是整體車市的增長,因為2024年在中國境內總計賣出2280多萬輛車,雖然有5.4%的成長率,但比前一年、也就是沒有舊換新政策時代的5.6%成長率,還要差一點,總銷量甚至還比不上疫情前2017年的2375.8萬輛車。
民眾不僅在汽車消費上,沒有看到舊換新政策帶來太大的刺激效果,就連一般民生消費,也明顯出現通縮跡象。
TVB主播:「內地上月通脹回落至九個月來低位。」
大陸國家統計局周四(1月9日)公布上個月,也就是去年12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僅0.1%,這不但趨近於零,且連續第四個月減速。此外,去年12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也就是PPI,也只有-2.3%,
這是從2022年10月PPI降到負數(-1.3%)之後,連續第27個月負成長。再加上CPI從疫情後的2023年2月以來,就不曾超過1%,顯示中國社會的通縮壓力,持續增溫。
彭博分析坦言,中國CPI與PPI的表現,顯示北京當局的刺激內需政策,沒有太大效果。也因此,在官方週三宣告擴大舊換新政策後,中國消費電子股的慶祝行情,並沒有出現。
更多 TVBS 報導
陸刺激內需 手機、平板、智慧手表皆可享補貼
擠下蟬聯18年「上汽」 比亞迪首登陸車市銷售冠軍
大陸房市止跌回穩 明年欲增債促GDP「保五」目標
製造業PMI回升!陸經濟現曙光 電車旺.二手屋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