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虛擬幣圈惶惶不可終日 台灣監管紅線越劃越深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幣圈與官方的互動,管制該放寬還是收緊?引發各方討論。
台灣的虛擬貨幣市場正處於十字路口,官方的態度從過去的相對寬鬆,逐漸走向「紅線」明確的監管時代。從洗錢防制法的修訂到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的草案推動,金管會劃下的每條紅線,都讓幣圈如履薄冰。
回顧這波監管風暴的始末,第一道紅線劃於2021年。金管會正式發布《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要求業者進行客戶身份驗證(KYC)和可疑交易申報。然而,隨著2024年修正《洗錢防制法》,台灣的虛擬貨幣業者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未登記的交易所可能面臨高達兩年有期徒刑的刑責,這無疑是對中小型業者的重擊。
「我們已經遵守了全球最嚴格的KYC和AML(防制洗錢)標準,但政府的監管要求似乎沒有止境。」某交易所負責人坦言。此言不虛,金管會正計劃於2024年底提出虛擬資產管理專法草案,這將是台灣對虛擬貨幣市場最全面的立法嘗試。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透明且安全的交易環境,避免投資人受到詐騙。」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強調。但這番說詞卻未能消除市場的不安。業者擔心,專法的落地可能會將整個市場壓縮成只有大型機構能夠生存的空間。
「這無異於對小型交易所的死亡宣告。」幣圈論壇上引發討論,專法可能包含資本適足性要求、風險管理規範等高門檻條件,這將大幅提高業者的合規成本。
除了合規成本外,業者更擔心境內外監管的不平等。境外平台不受台灣法規限制,卻能提供高收益方案吸引投資者,使得本土業者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此外,金管會將VASP登記制提前至2024年底上路,讓許多業者措手不及。一位業者坦言:「短時間內完成所有合規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市場上另一個大麻煩則是地下幣商的詐騙活動。這些非法活動不僅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也加深了社會對加密貨幣的負面印象。虛擬貨幣交易所擔心,花了大量資源在合規上,但卻被這些地下活動拖累,造成最大的痛點,卻不知道該怎樣做才正確。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持正面看法。幣圈部分人士認為,清晰的監管框架能夠提高市場信任度,吸引機構投資者進場。在灰色地帶行走,才是真正的風險。如果能有明確的遊戲規則,或許對業者來說反而是好事。
儘管如此,一般投資人的信心卻因一連串的詐騙事件而動搖。自2024年以來,多起涉及虛擬貨幣的詐騙案在台灣曝光,使得原本熱衷於加密貨幣的投資人轉為觀望。他們擔憂,過度的監管是否會使市場失去活力,甚至拖慢技術創新的腳步。
2024年6月成立的「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已有24家加密貨幣公司加入,這是業界試圖自律的一大步。然而,公會的力量能否在官方的重手監管下發揮作用,尚未可知。
金管會的虛擬資產專法預計於2025年提交立法院審議。若法案順利通過,台灣將成為亞洲少數擁有完整虛擬資產法規的國家之一。然而,這是否真能實現「保障投資人、促進創新」的雙贏局面,仍是一個大問號。
對於台灣的虛擬貨幣市場而言,監管是一把雙面刃。如何在合規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政府的智慧,更挑戰著每一位業者的生存之道。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汎瑋12月營收重返億元大關 AI伺服器市場成長助攻利基型材料需求
打入主要晶圓廠供應鏈 新應材2奈米拚倍增成長
CES 2025聚焦Micro LED、AR/VR!這些科技新亮點成長潛力驚人
幣圈賺錢祕訣曝光!揭密「FOMO」與「FUD」避險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