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醫也在做的自律神經整理術!4個整理心法,空間到身心都煥然一新


自律神經健康影響免疫系統,也與血壓、代謝、睡眠有關,因此,照顧好自律神經健康,就有助於遠離免疫力下降與代謝疾病等問題。日本醫師認為,55歲前就應養成維護自律神經健康的習慣,而方法竟然可以透過日常「整理」及「清潔」做到,整理家裡的同時也是整頓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是控制老化的關鍵!從整理、打掃也能調整自律神經

所謂的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二者控制著心跳、呼吸、血壓等基本生理功能,自律神經要平衡、穩定,則身體才會健康。相反地,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可能的表現包含心律不整、肥胖、失眠、憂鬱等。

日本自律神經名醫小林弘幸強調,維持自律神經健康可說是控制老化的關鍵,尤其50歲後自律神經會開始急遽衰弱,就連醫師自己都在55歲左右受此影響而經歷不適,後來幫助自己跨越難關的關鍵竟不是吃藥治療,而在於「整理收納」!

小林弘幸醫師解釋,當處於雜亂的空間和環境,心情會自然煩躁起來,開始找不到東西而焦慮,選擇障礙而猶豫,這些不良情緒都是自律神經混亂起來。他透過每天整理職場和居家環境,沒想到對於自律神經平衡與穩定竟大有助益,當空間變整潔了,想要的東西清晰可見,不用為了翻找物品焦頭爛額,可以快速決定選項不需要猶豫和煩躁,環境乾淨起來心情也變好,就連工作表現都提升了。


自律神經名醫:整理家裡就能整頓身心,斷捨離訣竅靠「減法」

也許平時身處髒亂環境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不適感,但隨著年紀漸長,自律神經漸漸衰弱,焦躁的情緒會變多,就可能造成自律神經的負面循環。對於不知從何打掃起、對於維持整潔有困難的人,小林弘幸醫師不藏私公開自己的4個整理心法!

  1. 從周邊環境開始:當視野範圍變整潔,心情也會隨之改變,從最容易吸引目光的桌面開始整理吧!首先,把桌面小物的擺放位置固定下來,就可以節省很多找東西的時間,把專注力放在待辦事項上,也有利提升工作表現。

  2. 善用「減法原則」打掃環境:將不要的物品丟棄,把真正需要的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就是打掃最基本的訣竅,其中,將不需要的東西果斷丟棄、減少物品數量很重要,否則東西太多反而造成清潔困難。有些人會擔心物品丟掉後,萬一未來需要時會很困擾,但小林弘幸醫師分享一個判斷原則,如果一樣物品一整年的時間從來沒拿出來,那代表使用的機會很低,可以藉此判斷未來會用到的機率實在很低。

  3. 一天一清理有利長期執行:每天只打掃一個地方就好,強迫自己努力打掃整個家裡,反而無法長期養成好習慣,小林弘幸自己每天只會在回家後打掃10分鐘,這也成為他結束一天的小儀式,同時因為能夠長期執行,幫助日常調整自律神經平衡。

  4. 包包整理關鍵是收納:包包太亂也是常被忽略的問題點。曾有在捷運出口翻找包包裡的悠遊卡,或是包包找不到名片或手機等經驗嗎?這些狀況同樣使人煩躁並讓自律神經處於混亂狀態,影響呼吸心跳、血液循環、甚至專注與判斷力也會下降,要恢復平衡可能需要耗時3至4小時。

小林弘幸建議包包選擇有口袋、隔層、方便收納的包包,日常維持包包整潔,需要的東西就放在固定位置,保持一目瞭然、隨手可取的狀態,就不用在需要用到物品時「翻箱倒櫃」找不到,越找越亂、越找越煩心!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日本名醫也在做的自律神經整理術!4個整理心法,空間到身心都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