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預算分階段 保留調整彈性

台船公司6日舉行媒體茶敘,台船董事長黃正弘分享營運概況。他表示,造艦計畫一定要持續,至於是否分階段編預算,「台船沒有意見」,因為首批就是簽約造2艘。(呂昭隆攝)
台船公司6日舉行媒體茶敘,台船董事長黃正弘分享營運概況。他表示,造艦計畫一定要持續,至於是否分階段編預算,「台船沒有意見」,因為首批就是簽約造2艘。(呂昭隆攝)

2840億元的潛艦國造7艘後續艦預算,是我國建軍史上最大軍事投資案,賴清德政府一口氣編完,且第一年度只編近20億元,這是政治考量大於軍事考量,反讓潛艦國造變成民進黨另一座神主牌。

拋開政治語言,若單從軍事與國防層面考量,分階段編列預算是最務實的做法,而且當前朝野在立院鬥得你死我活,在全民支持潛艦國造的共識下,賴政府退一步,分階段編列潛艦預算,也有助於化解朝野對立。

有關後續艦建造,海軍規畫「2+3+2艘」分批建造,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也說,第一批以海鯤號為構型,先造2艘;之所以分批建造,就是當造第二批時,潛艦構型有可能更精進,分階段編列預算,並不會中斷造艦,反而更有調整空間,更精實預算。

後續艦2840億元是筆龐大的金額,都是納稅人的錢,全是民脂民膏,政府不可為宣示台灣有自我防衛決心,就大筆一揮,送出天文數字的預算,並要求在野黨支持。

台灣是第一次國造潛艦,起步困難,邊做邊摸索,而且潛艦建造期又長,後續艦第一批造的2艘,再加上原型艦海鯤號,共計3艘新潛艦實際是上一世紀的傳統潛艦;接續要造的5艘潛艦,無論是構型、規格配備與所需費用,必然與海鯤號有相當差異,特別是國際情勢有利台灣,潛艦裝備的獲得,較2017年造艦之初,條件好太多了,能買到性能更佳的敏感裝備。

現在軍方估算的造艦經費,立委們都覺得太籠統,可預估最後恐怕得大幅追加;分階段編列的好處,就是配合7艘、3批次造艦,預算能夠更符合實際,也保留調整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