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藝術家與世界的對話,在我.我們之間,體會不同的劇場魅力 | ELLE
PHOTO CREDIT: Emmanuele Coltellacci
不久前,溫頓.馬沙利斯帶領紐約林肯中心爵士樂團來臺,在致敬艾靈頓公爵125歲冥誕的音樂會上,我聽見小號吹奏出的第一個音,像是從30、40年代的類比收音機裡傳出來一般,有一種熟悉感,乾淨、原始;但隨著鼓的節奏加入,尤其進入即興段落時,所選擇的音色、樂句,又充分表現當代語彙。近百年前的作品,竟能從容悠遊於新舊之間,令我興奮又驚豔。
艾靈頓公爵不說自己的音樂是Jazz,他稱之為「American Music」,並用「beyond category」形容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音樂。2025年NTT Arts NOVA系列,我想從《之間》談起,這是河床劇團全新的跨國合製,英文劇名用的不是「in between」,而是「blur」,探討因複製和基因工程的進步,人類將遊走科技與道德之間,能夠「起死回生」的模糊狀態。
河床劇團╳PHI工作室╳歐納西斯文化《之間》。
PHOTO CREDIT: 張震洲
如果死亡的狀態不單純,就有鬼了!《湖底之鬼》靈感來自《聊齋誌異》,講一個漁夫和水鬼相遇成為好朋友的故事。演出形式介於音樂和戲劇之間,要你閉著眼睛,把五感關閉只剩下聽覺,專心於演員聲音演繹搭配影院級的音響系統,純然享受「聽音樂故事」。
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
PHOTO CREDIT: 顏銘毅
另一個「鬼故事」在男女之間,浪漫芭蕾時期的代表舞劇《吉賽兒》是純真和背叛的故事,從1841年上演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阿喀郎.汗讓古典芭蕾跳出當代感,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走進了資產階級壓榨的工廠,貧富懸殊的愛情容易有差錯,終究出現了「變成鬼也不放過你」那一幕。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
PHOTO CREDIT: Laurent Liotardo
還有一座工廠在魁北克:機器神╳馬戲工廠,羅伯.勒帕吉上回來時曾提過他的鑽石劇院裡,除了上演歌劇、馬戲、甚至有摔角;摔角是極富「戲劇性」的演出,簡直像八點檔一樣。這次的《砰!》將在真真假假之間,上演激發腎上腺素的一場大秀。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城市高速經濟成長背景下,描繪享樂生活的畫風,《新世紀浮世繪》則進階到工業、AI時代,擅長自製機械樂器的明和電機,以人機一體的現場搞笑演出令人印象深刻,這次將交融日本傳統祭典元素與賽博龐克(Cyberpunk)風格,在復古(手感)與未來(數位)之間,挑戰音樂的無限可能。
明和電機×江戶未來式×超維度《新世紀浮世繪》
PHOTO CREDIT: Jun Mitsuhashi
還有在虛與實之間的《自由遊戲—XR身體音樂計畫》、《靈魂》。前者是狠劇場讓觀眾戴上VR頭顯器,在舞台上透過虛擬世界的互動遊戲與影像,觀與演同步的肢體律動成為表演的一部分;後者為來自義大利的fuse*,透過冥想的生理數據,與舞者的動作、劇場裡的音像連結,探索魂與靈。
在沒有夢想的躺平年代,可還知道400年前曾有對抗風車巨人的騎士嗎?《日夜顛倒的唐吉訶德》是一款結局註定悲劇的遊戲,演員帶領觀眾在現實和想像之間切換,體驗想成為英雄、想冒險的熱血!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則踏上排灣人生的第二階段,用智慧的腦,體會「我」與「我們」之間的連結。
即興是爵士的靈魂,一名鼓手在台上可以恣意妄為,那9名鼓手、9套鼓呢?史蒂芬妮.雷克舞團《舞動狂響》如將9名鼓手置於奧林帕斯山上,9名舞者從在底下聽聲作動,到最後震耳欲聾的狂歡,在秩序與混亂之間,找到自已的身體,最後無縫協調在一起。
在你與劇場之間,有10扇門,想看什麼呢?
史蒂芬妮.雷克舞團《舞動狂響》
PHOTO CREDIT: Roy VanDerVegt
想知道更多臺中歌劇院活動資訊請見 歌劇院時刻
【延伸閱讀】
>>2024臺中國家歌劇院「巨人系列」,透過《法斯塔夫》、《密室三舞作》、《春之祭》等精采鉅獻,開啟自我新視窗
>>全新改編的《微笑之國》,敘事更現代化,場景與編曲帶來新體驗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