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的希望與不承諾,賴政府怎麼看?

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路透,資料照)
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路透,資料照)

正當共軍在第一島鏈大舉部署之際,川普日前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他除了表示在專訪三天前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之外,還表示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但也不會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就任總統之後,台美陸戰略三角關係勢必重新洗牌,川普的政策更是關鍵因素,賴政府應正確解讀並妥適調整兩岸政策。

川普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與單邊主義色彩,基於「美國優先」,即便對盟友也不會「要糖就給糖吃」。最顯著的案例之一,他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盟國的軍費支出補足到GDP的百分之二,因為「美國為防衛歐洲而付出,但貿易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再加上他從敘利亞撤軍等令盟友震驚的決策,導致法國總統馬克宏以「腦死」形容北約。一言以蔽之,川普將強化美國的主控權,盟友對美國的信任感恐因此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川普也是重商主義者,基於「美國優先」不但與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即便對近鄰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重要貿易夥伴也不假辭色;川普說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還指望美國保護」,也是基於同樣的理路。簡言之,商人出身的川普有著「賠錢生意不願做」的邏輯,他也以此邏輯將國際關係和軍事等政策交互運用,經貿、外交、軍事都是他一盤棋上的棋子。

就近期局勢來看,川普在選舉時表示他當選後將立即結束俄烏戰爭,主因之一在於他希望「減少資源消耗」,畢竟到今年一月美國對烏克蘭的金錢與武器裝備承諾已達四百五十六億美元。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研判,川普可能翻轉美國長期以來地緣政治安全高於經濟利益的政策主軸;《華爾街日報》歸納幾位美國現任、前任國安官員的觀點,認為川普將展現美國軍事實力、嚇阻敵人、與盟友交易,都言簡意賅地勾勒出川普的政策取向。

從川普已任命的官員來看,包括國安顧問瓦爾茲、國務卿盧比歐、貿易代表葛里爾都是對外、對中國大陸的鷹派。但善於私人外交的川普,也任命與大陸關係密切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加入政府行列;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認為,與川普熟識的美國商人可能居間協助川普與大陸聯繫、安排對話。甚至,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再者,盧比歐也主張要讓美國避免捲入戰爭。

質言之,川普的思維是經濟利益優先、避免軍事衝突。即使他曾說一旦大陸對台灣軍事封鎖,他將「對中國商品徵收足以癱瘓中國經濟的關稅」;如果大陸侵台,他將「轟炸北京」。但是,基於經濟利益,他並不想與大陸撕破臉。

另一方面,也是從經濟利益出發,川普不會坐視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急速成長,要求台灣增加包括軍購在內的對美採購、片面祭出制裁,都是川普的可能選項;基於避免大陸對外影響力擴大,損及「美國優先」,川普也不想看到兩岸發生戰爭,但他曾說「台灣遠在數千里外難以救援」,而且美國也不會改變長期的「一中政策」。

質言之,川普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不會承諾保台,反映他希望透過戰略模糊、交易與嚇阻並施,讓兩岸保持克制,讓美國經濟利益最大化,避免捲入戰爭。在此思維之下,川普不會想見到兩岸任何一方踩到他的紅線,倘若台灣一味「抗中」導致兩岸兵凶升級恐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