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今年最大上弦、最小下弦都在1月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1年12個月裡會出現半圓形的上弦月下弦月各12至13次,且每次弦月的大小不同,最多可相差達7分之1;針對今年的最大上弦月將出現在明(7)日,而同月22日的下弦月則為全年最小下弦月,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此現象與月球繞地軌道相關,若民眾想體驗太陽系神奇又美麗的巧合,可於週二在日落後抬頭仰望難得的全年最大上弦月。

臺北天文館指出,不僅2025年的最大、最小弦月於同個月裡連續出現,2024、2026、2027年也皆如此;主要原因是月球繞地軌道為長橢圓形,且地球不在橢圓軌道中央,若上弦月發生時月球剛好經過近地點附近,距離地球較近,視直徑會特別大,而半個月後逢下弦月時,則因正通過軌道另一側的遠地點附近,反而特別小。

臺北天文館進一步說明,在太陽系天然衛星中排名第5大,直徑3875公里的月球,其軌道離心率,在前20大衛星中居冠,而直徑200公里以上的衛星中也沒有其他衛星的軌道如月球此般不圓,而離心率高達0.055的特殊軌道,使月球離地球最近為35萬6千公里左右,最遠可達約40萬7千公里,相差高達百分之14。

此外,若天文迷想體驗太陽系神奇又美麗的巧合,明日可在日落後抬頭仰望難得的全年最大上弦月,而半個月後的下弦月則在午夜時從東方升起,中午時落下;臺北天文館提醒,由於弦月晨昏線(又稱明暗交界線)處的陽光是從水平方向照射過來,因此地形起伏所產生的陰影特別明顯,成為欣賞月表坑谷、山脈等特徵的最佳時機,民眾用雙筒望遠鏡就能看到不少奇特的月球地景,而全年最大上弦月時更是觀賞月球不可錯過的良機。

今年最大上弦月將出現在明日,而同月22日的下弦月則為全年最小下弦月,大小差異明顯。(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