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修正如何衝擊中央政府總預算? 一次看懂預算編列

《財劃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改變地方與中央的稅收分配比例,財政部估計中央每年需多釋出3753億元給地方。如此會造成哪些中央財政減少?

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定原則:收支平衡

中央政府每年總收入最大宗為稅課,近年來約佔總收入的7到8成。根據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的「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以下簡稱預算書)」,總收入共計3兆2740億元,其中2兆7740億元為稅課收入,約佔所有收入的84.7%。其他收入還包含非稅課及國營事業收入。

另外,為達收支平衡,每年的總預算中也會有部分金額來自於舉債及移用以前年度剩餘預算,統稱為融資調度財源。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說明,《財劃法》三讀通過後,最直接影響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是稅課收入減少,若其他收入來源經額不變,財政部估計中央將減少3753億元的收入,約佔原本總收入的11%。

行政院主計處指出,中央必須為此刪減「非法定義務支出」中28%的預算,包含國防預算、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計劃、少子化對策、節能補助等。

  • 《財劃法》修法後影響哪些現有政策或補貼? 中央各部會、主導修法藍營說法一次看

什麼是非法定與法定義務支出?

陳國樑表示,行政院在編定預算時,分為「法定義務支出」及「非法定義務支出」,前者指的是法律明文規定政府應該負擔的經費,行政部門無法因財政困難而緊縮或刪減,後者則多由各機關提出計畫、每年經立法院三審後,因此相關政策、補貼確實可能受影響。

成功大學經濟系教授蔡群立指出,與每年穩定的法定義務支出相比,「非法定義務支出」會因應時代需求而改變,例如少子化對策等中長期預防性計畫,以及AI發展等新興產業計畫。

根據今年度預算書,總支出扣除債務償還1415億元後,為3兆1325億元,其中有1兆8143億元為「法定義務支出」,佔比約55%,這類型的預算是中央依法編列,無法刪減。另外1兆3182億元則歸類為「非法定義務支出」,約佔40%,也就是最直接可能受影響的部分。

陳國樑指出,非法定義務支出分為延續性計畫與年度新增計畫,前者佔比又比後者高,通常新增計畫總額約占總預算的1成。

舉例而言,在今年度預算書中,交通部的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數發部的AI產業應用與普及發展計畫,就屬於年度新增計畫。

延續性計畫意指跨年度的多年期計劃,通常大計畫中包含多個子項目,經費由中央主責、地方部分負擔,每年經費與項目依據實際需求調整。以主計處提及可能受預算刪減的少子女化對策為例,該計畫自2018年起實施,屬於延續性計畫,此計畫包含育兒津貼、公共托育服務、調整幼兒園師比等子項目。

根據最新「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書」,0至2歲育兒津貼自2018年啟動,2025年中央預算編列約156億元,地方負擔約22億元;至於幼兒園師生比的調整,則自2024年起開始編列經費,且全額由中央負擔。

資料來源: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書
資料來源: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書

延續性計畫通常會提早編列多年期經費,但每年度預算仍需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例如,2025年的0至2歲育兒津貼雖早已在計畫書中編定經費,但每年支出需重審,因此被衛福部列為可能受影響的政策之一。

租金補貼也屬延續性計畫,「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在2022年內政部提出時,預計至少執行至2025年,並全數由中央支出,但內政部表示,新版《財劃法》一旦實施後,地方需共同負擔經費。

而最不受影響的「法定義務」支出包含人事費、社會保險、對公私立學校教育經費補助、債務支出、社會福利津貼與對地方政府補助等10項支出,各項目的法源依據包含老人福利法、社會救助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地方制度法等。

法定義務支出總額每年度會依據人口數、各法規調動而有所不同,根據立法院統計,近年來法定義務支出約維持在總預算的6到7成。

國民黨目前已函請暫緩公布《財劃法》,因此現行制度暫時維持不變,立法院正在審議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總收入也尚未產生大幅變動。

中央政府總預算何時定案?今年度預算可以先動用嗎?

中央政府總預算按規定應於去年11月底完成審議,但今年度的總預算案至今尚未三讀。因此,目前依《預算法》第54條規定,行政部門可以繼續執行法定義務支出,而延續性計畫的支出則可沿用前一年的金額,超出部分則不得動用;至於年度新增計畫的預算,必須等到審議通過後才能使用。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內政部租金補貼延至明年 名額增至75萬戶、簡化申請
《公視法》修法通過 刪9億經費限制、董監事選任門檻下修【涉己新聞】
受俄烏情勢緊張影響 台股今跌逾3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