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與生產過剩的惡性循環 2025中國經濟仍不容樂觀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31日)公佈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數據顯示,PMI指數從11月的50.3,在12月降至50.1,雖然維持在代表擴張的50榮枯線以上,但數字低於預期的50.3。在衡量PMI的指標中,新訂單指數與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51%與48.3%。此外,12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48.2%,較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明顯下降,原材料購進價格連續下降也使得成品價格下降的速度加快,出廠價格指數為46.7%。由上述的統計數據可以知道,2024年的中國經濟仍處於衰退的階段。
就中國經濟而言,消費、生產與就業等經濟數據的指標已在「中國高青年失業率說明中國沒有不怕川普的本錢」一文中討論過,文中已說明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通貨緊縮與生產過剩的惡性循環,故中國要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已愈來愈少。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地位已被墨西哥所取代,中國為日本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也於2023年被美國所取代,因此,中國對國際市場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對於中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傷害正逐漸擴大。
生產過剩對中國企業的傷害逐漸擴大
就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而言,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本月28日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7.3%,這已是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4個月出現下跌的情況。前面三個月的企業利潤變化分別為8月年減17.8%,9月年減27.1%,10月年減10%。今年1至11月,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則年減4.7%。
以汽車產業為例,中國的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揭露了激烈價格戰的後果。以2024年1月的市場折扣及新車成交均價為基準,2024年前11個月汽車市場累計損失達人民幣1776億元(約新台幣7954億元),損失金額較前一年多出931億人民幣。雖然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成長8.5%,但整體市場環境卻更加嚴峻。換句話說,中國的汽車銷售量雖有增加,但由於價格下降的幅度更大,故廠商的獲利衰退幅度也進一步擴大。汽車產業僅是生產過剩的產業之一,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與成熟製程晶片的生產也已產生供過於求。以晶片市場為例,台積電(TSMC)的訂價策略為調漲先進製程晶片價格,但降低成熟製程晶片價格,由晶片代工大廠的訂價策略即可知道不同製程晶片市場的競爭情況。
中國生產過剩對世界市場產生的傷害
中國許多產業發生生產過剩問題不僅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生產過剩的傷害不僅會降低中國內需市場的廠商獲利,生產過剩的問題也會隨著廠商的出口而外溢到其他國家的市場,這也是為何美國、歐盟與加拿大等國的政府要對於中國生產過剩或不公平補貼的產品要加徵進口稅負的原因。此外,包含本田與日產等日本重要汽車大廠均受到中國生產過剩的影響,使這些企業面臨獲利降低與大幅裁員的情況。
最後,若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無法獲得解決,則中國年輕人的失業情況將不會改善,中國的有效需求也無法增加。雖然中國財政部準備推出電動車占公務用車採購比例不得低於三成的規定,但這僅有助於降低電動車的生產問題,其他產業的問題仍無法被解決。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合理預期,2025年的中國經濟仍將繼續面對通貨緊縮與生產過剩的惡性循環。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悲情、激情、溫情與共情:中國青年的2024
美學者:川普在關稅戰中握有一手好牌
中國統戰下集 專家:國人結合3面向 可強化反擊中共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