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方寸之見(3)我生百事盡隨緣
這是東坡先生的話,他在《和蔣夔寄茶》詩中謂「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人生怎麼來怎麼去,不強求,寫出詩人的禪意和瀟洒。
不過同樣的話,從一般人口中說出,感覺又不一樣,窮人家說「我生百事常隨緣」,表示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算了吧,看開了,世道就是這樣,不然怎麼辦?富家子弟說「我生百事常隨緣」,倒是很挑釁,我的人生就是這樣,開開跑車、撩撩妹子,不然你要怎麼樣?
但這句話由印主人袁克文口中說出,又是什麼光景?
袁克文何許人也?袁克文是洪憲皇帝袁世凱的次子,生母金氏是朝鮮人,袁世凱在清末年間曾任駐朝鮮代表,娶了出身貴族的金氏,為三姨太,因為大姨太沈氏未生子女,所以克文從小便被過繼給大姨太收養。大姨太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也因為溺愛,養成了袁克文驕縱、揮霍、任性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賭、抽(鴉片)無一不缺。
不過他玩歸玩,卻聰明過人,作詩、填詞、為文樣樣皆精,也玩金石、古幣、書畫,均有所成,字也寫得好,落魄時甚至可鬻字療飢;此外還擅長崑曲,袁世凱死後,他沒人管,開始「票戲」玩耍,有一年,在北京新民大戲院與陳德林合演《遊園驚夢》,大哥袁克定認為他當「戲子」有辱家風,要北京警察總監薛松坪處理,薛不便推托,便去找袁克文轉達袁克定的話,袁克文笑著說,明天還有一場,唱完了,我就不唱了,當時票友借台唱戲是要自備費用的,袁克文唱這兩場戲,花了三四千銀元。
袁克文生活放浪不羈,妻妾成群,在上海時,還加入青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因此道上傳言「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寒雲」就是他的號;據說他也反對袁世凱稱帝,不過他卻刻了一方「皇二子」的鈐章。
另有一軼事,似證明袁克文好文物與反對洪憲稱帝,當時名士吳步蟾因上書勸阻稱帝,被爪牙所難,幾遭不測;於是吳懷抱祖傳的《落水蘭亭帖》求售王式通以便逃難,王是識貨的行家,留吳便飯,仔細賞玩;恰好袁克文來訪,王將此事告知,克文慨然應允送到天津,然後乘船回南。袁克文將《落水蘭亭帖》留下,護送吳步蟾到前門車站,可是到了車站袁克文才發現,貴公子出門是不帶錢的,只好向僕從借了五元,買了一張車票送吳去天津;吳步蟾後來感動地說《落水蘭亭帖》應該改名為《五元一命蘭亭帖》。
袁克文回來,對《落水蘭亭帖》愛不釋手,日日臨摹,並按吳步蟾的戲言,在帖上題《五元一命蘭亭帖》;吳步蟾回家後便以村塾自隱,及至段其瑞執政,有京兆尹某人又邀吳步蟾北上參政,吳嚇壞了堅辭不就,說我可沒有第二個《落水蘭亭帖》可救命,再說,世上也沒有第二個寒雲公子可救我,五元易得,一命難全,我再也不進京了;此帖後據傳轉輾到了于右任的手中。
身為「皇二子」,袁克文應該不缺錢,袁世凱死後由其盟兄徐世昌主持分家,每個兒子各分十二萬元,除了現金之外,還有十根金條、股票、房產。袁克文因從小過繼給沈氏,所以一人分得雙份的遺產,大可優哉遊哉。不過袁克文一方面揮霍成性,另方面財產都在其妻劉梅真手裏,動彈不得;沒錢只好寫字換錢,民國16年(1927)夏,他在上海玩膩了籌錢北返,居然登廣告曰:三月南遊,羈遲海上,一樓寂處,囊橐蕭然,已笑典裘,更愁易米,拙書可鬻,阿堵儻來,用自遣懷,聊將苟活;嗜痂逐臭,或有其人,廿日為期,過茲行矣,彼來求者,立等可焉。
在上海玩了幾個月,就把盤纏花光光,但不愁,「拙書可鬻,阿堵儻來」,只要有白花花銀子,「皇二子」的字就可賣;如何「立等可焉」,原來他下筆快,寫字不用桌子,找兩位美女站著拉緊紙頭,他就可以懸空寫字,香墨淋漓,所以有人評他的字「取勢開張,內宮寬博,用筆恣肆,豁達大度」,所以說袁二少,紈絝歸紈絝,藝術文學底子還是雄厚,馬步功夫是有的。
袁克文,字豹岑,另字抱存,號寒雲,光緒15年(1889)生於朝鮮漢城,1931年卒於天津,才42歲就過世,正妻是劉梅真,納妾15人,多是名妓,兩情相悅則暫結琴瑟,厭煩則去流分釵,並不刁難人家;有4子3女,最著名的是袁家騮,聞名世界的華人物理學家,媳婦為原子物理學家吳健雄。
過世時,袁家居然辦不起喪事,還是青幫出面處理,出殯時,幫眾以及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歡場女子,都來送葬;時人黃峙青輓詩曰「風流不作帝王子,更比陳思勝一籌」,所謂「陳思」指陳思王曹植,帶出做為「皇二子」的無奈,必須自賤方能求保。
人生就是這麼回事,貴冑與布衣一樣,最後還不是一丘黃土。
袁克文書法金石傳世頗多,此印為其所刻,邊款「民國戊辰年夏至袁克文作于佩雙印齋」,所謂雙印即漢代辟邪之寶「剛卯、嚴卯」,以開首銘文「正月剛卯」和「疾日嚴卯」得名,袁克文散盡千金得兩印,並將居所取名為「佩雙印齋」。
此印碩大,高12公分,印座6X6公分,紐為公獅,有「皇家風」,民國戊辰年為1928年,洪憲帝制早於1916年5月6日謝幕,大皇帝袁世凱也隔一個月抑鬱掛點;靠山崩殂,或許「皇二子」就此靠鬻印寫字維生,但邊款落刀隨興,字體不工,不敢斷言其真贋。
【延伸閱讀】
方寸之見(1)白雲深處
方寸之見(2)我有餘事作農耕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