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早期腎病「96%患者無察覺」 醫示警3大跡象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將導致腎臟病發生。而台灣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據統計有96%的患者對早期腎臟病毫無察覺。對此,中醫博士吳宏乾也提醒,可以透過三大跡象進行早期辨識,及早就醫檢查。
腎臟病後期常見的「泡、水、高、貧、倦」症狀,分別代表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疲倦。(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宏乾於YouTube頻道《健康云之道》中表示,腎臟病後期常見的「泡、水、高、貧、倦」症狀,分別代表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疲倦,但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時,病情通常已經進入較為嚴重的階段,因此他建議從更早期的徵兆,例如頻尿、夜尿及水腫,來提高警覺。
吳宏乾說明,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排尿次數應在8次以內。若連續一個月每天平均超過8次,可能是腎臟濃縮功能出現問題。此外,夜尿頻繁亦為重要指標。若每晚起夜超過2次,且持續1個月未見改善,建議應立即就醫檢查;至於水腫,吳宏乾提醒,上班族因久坐可能出現腿部輕微水腫,屬於常見現象。然而若工作不需長時間久坐,或經常行走仍反覆發生水腫,則需小心腎臟問題。
若工作不需長時間久坐,或經常行走仍反覆發生水腫,則需小心腎臟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宏乾特別提到,腎病引起的水腫具有三大特徵,第一是皮膚光亮,水分積聚導致皮膚緊繃有光澤;第二是按壓凹陷,用手指壓下小腿脛骨前緣,若出現凹陷且無法迅速回彈,須提高警覺;第三是臉部異狀,未塗抹乳液時,臉部顴骨處異常光亮且按壓後無法迅速回彈,可能也是水腫表現。
若身體出現頻尿、夜尿或莫名水腫的情況,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宏乾強調,水腫往往受地心引力影響,腿部為最易觀察的部位。他呼籲,若身體出現頻尿、夜尿或莫名水腫的情況,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透過檢查確認腎臟功能,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提醒,血糖、血壓與血脂的良好控制是預防和治療早期糖尿病腎臟病變之根本。國際腎臟醫學會(ISN)與國際腎臟基金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 IFKF)共同提出腎臟保健的八項黃金守則,簡單來說就是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採取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的正規治療,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正妹豐胸引發急性腎衰竭急洗腎 診所否認醫療疏失
台灣護照明年元旦起 多歐洲2國免簽
醫起看/26歲妹子提早進入更年期 醫示警:小心這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