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70%猝死發生在家中! 醫師傳授「5點保命」要訣
寒冷的冬季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期,尤其近日冷氣團一波接一波,全台各地也陸續傳出天冷猝死的案例。「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就在臉書上分享,70%的猝死案例在家中發生,民眾更要記住冬季防猝死的保命要訣。
黃軒醫師指出,冬天出門都會包緊緊的,在家尤其是臥室,可能忽然或連續經歷很好幾天的冷熱交替,例如從溫暖的被窩起床、室溫環境又很冷,這就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這樣的一縮一放,再加上清晨低溫環境,除了進一步加劇血管痙攣,也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就可能引發家中猝死!
黃軒醫師整理一些建議和生活習慣,能夠幫助高風險人群,安全度過寒冷的早晨。
分段起床
躺著活動(30秒):
醒來後,先在被窩中躺著,輕輕活動四肢,例如握拳、伸展手臂或腳趾。
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逐漸從靜止狀態過渡到活躍狀態。
坐起(30秒):
緩慢地坐起來,保持坐姿約30秒。
在此期間,可以進行簡單的深呼吸,幫助穩定血壓,避免頭暈。
緩慢下床:
雙腳穿著襪子,輕輕放到地面,手扶床邊,緩慢站起。
確保站穩後再開始移動,避免因姿勢變化過快導致跌倒。這是肯定有助於血壓逐漸適應,避免頭暈或心血管意外。
保暖措施
穿着保暖衣物:
起床後立即穿上保暖衣物,特別是襪子、帽子和手套,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身體。
睡前準備:
將第二天早晨要穿的衣物放在床邊,起床後立即穿上,避免接觸冷空。
多層保暖毯子:
睡前可在棉被外加一層毯子,起床時穿上保暖衣物,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刺激。
多層次穿衣法:
採用多層次穿衣方式,方便根據溫度變化隨時增減衣物。
避免溫差刺激:
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從溫暖的室內到戶外時,應逐步適應溫差,避免直接暴露在寒冷環境中
保持室内温度和濕度:
建議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0-24°C,特別是在清晨和夜晚,避免因溫差過大導致血管劇烈收縮。
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0-24°C,這是公認的健康範圍,特別是在清晨和夜晚時段,夜間睡眠時,室內溫度不宜低於18°C,以避免因低溫引發血管收縮或失溫。
起床後的暖身措施
喝溫水:
起床後喝一杯溫水,有助於提升體溫,促進血液循環,並減少血液黏稠度。
避免過早晨練:
冬季晨練應避開清晨低溫時段,建議在上午10點後或氣溫回升時進行,並選擇適度的運動。
規律作息與心理調節
保持規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避免熬夜或過度疲勞。
調節情緒:
寒冷天氣容易引發情緒低落,建議通過聽音樂、與家人交流等方式保持心情愉快。
監測健康狀況
定期測量血壓:
高血壓患者應在早晨起床後監測血壓,確保血壓穩定,並按時服用降壓藥物
關注身體信號:
如果出現胸悶、頭暈、心悸等症狀,應立即休息並尋求醫療幫助!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天冷猝死多!一半以上無徵兆?醫:5種人風險最高
冷猝死!暴風雪襲濟洲 逾200航班取消 上萬人受影響
舊棉被、枕頭能回收嗎? 環保局解答:丟掉前先看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