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河海之爭見分曉
日本共同社報導,美國將把駐留琉球的1.9萬美軍人員中的4千人移師關島,5千人移往夏威夷及美國本土。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解放軍去年12月9日至11日在台灣周邊及日本附近海域、南中國海舉行大規模海空演習,據了解,解放軍活動範圍往東深入西太平洋,介於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且解放軍北部、東部及南部戰區都參與。兩條消息本不相干,但擺在中美兩強在西太平洋博弈的戰略格局來看,卻都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就是中美在西太的戰略形勢正在翻轉。換言之,中美在西太的「河海之爭」,已初見分曉。
中美的「河海之爭」,是指由於歷史原因,自1898年美西戰爭美國取得菲律賓和關島後又吞併夏威夷,加上1867年花720萬美元自俄國購入的阿拉斯加,及上世紀二戰後與第一島鏈的日、韓、菲及台灣的中華民國分別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再加上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同屬「五眼聯盟」,整個太平洋均成了美國勢力範圍,形同內海。
更由於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勢弱,美國內海的實控範圍甚至覆蓋黃海、東海、台海和南海。這對中國當然難以接受,勢必要將美國勢力自第一島鏈向外擠推,用我的話,第一步先把黃、東、台、南四海打造成中國的「護城河」,中美在西太第一島鏈的博弈,就形同中美雙方的「護城(河)內(海)」之爭。
1996年的台海危機及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及相當於「河海之爭」的兩次碰撞,很明顯,美軍仍占上風。然而隨著中國繼續強勢崛起,解放軍軍力快速強化,作為區域拒止戰略武器的東風21D、東風26、東風27等一系列全球獨門反艦(航母)導彈陸續服役列裝,中國的「護城河」已基本構建完成,美國航母等閒已不敢輕越雷池。
第二步,則是將護城河向北及向南延伸,向北延伸至日本海,向南延伸至南中國海,也就是將原本美國視為其內海的第一島鏈以西整個變為中國的內海。
美軍自琉球後撤至第二島鏈的關島及第三島鏈的夏威夷,除因琉球居民抗爭不斷,主因當然是要避開解放軍導彈投射,且射程4千公里的東風26號稱「關島快遞」,關島亦未必安全,所以部分也撤往夏威夷。
中美西太戰略形勢已在翻轉之中,但尚未完成。主要還有三步,一是海峽兩岸完成統一,及琉球恢復獨立,第一島鏈之內(以西)完全內海化;二是美軍自第二島鏈再後撤至第三島鏈,因屆時關島已失戰略價值,反成標靶,形同雞肋,不要也罷;所以還有第三,中美作為太平洋的兩強,勢力範圍或將以國際換日線為界,此由實力與邏輯所決定,非為情感及意志所能轉移。(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