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臥床恐不動症候群 醫推按6穴位、練習「噘嘴式呼吸」減緩風險
寒冷冬天,適當活動可改善疾病與不適,但對年老、受傷或疾病限制活動能力的臥床者,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表示,照顧者可協助按摩穴位,並進行肌肉與呼吸訓練,也可用豆蔻、茴香烹煮料理食補等方式,減緩臥床者因為「不動症候群」導致的諸多症狀與風險。
林舜穀說,適當的活動對肌肉、骨骼、關節、心肺乃至內臟功能的健康至關重要,然而許多須長期照顧的患者,因為年老、受傷或疾病限制活動能力,甚至須長期臥床,也成為「不動症候群」,又稱「廢用症候群」的苦主,出現肌肉力量減弱、關節活動受限、血液循環不良、心理問題,增加褥瘡、感染及心肺功能衰退的風險。
不動症候群主要症狀:
1.肌肉力量減弱:長期不活動會導致肌肉萎縮和力量下降。
2.關節活動受限:缺乏運動使關節僵硬,活動範圍縮小。
3.血液循環不良:長期臥床可能引起四肢血液循環不佳,導致水腫或壓瘡。
4.心肺功能下降:活動量減少會使心肺耐力降低,出現呼吸困難或心跳加快等情況。
5.心理問題:長期不活動可能引發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
不動症候群常見於因為疾病或心理因素而活動受限的人,包括中風、帕金森氏症、心臟衰竭、嚴重關節變形或重度憂鬱症患者。林舜穀提醒,照顧者可透過經絡按摩幫助患者提升活動能力,改善局部循環,並減少關節僵硬與褥瘡風險。另,高蛋白飲食不耐受的患者,他建議照顧者在烹煮肉類時加入豆蔻、茴香,搭配消化良好的湯品、粥類或細軟食物,有助於提升營養吸收、避免肌肉流失,也可協助肌肉訓練與呼吸訓練、翻身與拍背,都有利於減緩病情。
針對呼吸訓練,林舜穀提到,噘嘴式呼吸(Pursed Lip Breathing)可讓呼吸道在吐氣時保持一定的壓力,降低肺泡塌陷的風險、訓練呼吸肌肉力量,也能增加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並利用放鬆技巧減輕焦慮,降低呼吸速率,緩解呼吸困難。
一、穴位按摩
1.踝關節活動障礙
商丘穴:位於腳內踝前下方,壓按時有明顯酸脹感。
丘墟穴:位於腳外踝前下方凹陷處,壓按可促進踝關節循環與靈活性。
2.髖關節僵硬
髀關穴: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與會陰相平的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足五里穴:大腿內側根部,恥骨結節下方,當氣衝直下3寸,長收肌外緣凹陷處。壓按有助於髖部靈活度提升。
3.臀部壓迫與褥瘡
八髎穴:位於薦骨後側,分布於骶骨後孔,按摩可促進腰臀部的血液循環。
承扶穴:位於臀部中央,臀溝上端,壓按可放鬆臀部肌肉並減少壓瘡風險。
二、藥食調理
1.豆蔻:溫中行氣,促進消化,緩解腹脹不適。
2.茴香:助於腸胃吸收,增強食慾,適合老人或臥床者。
三、肌肉訓練與呼吸訓練
1.肩關節與肘關節訓練:單手或兩手將約600克的裝水寶特瓶向頭頂舉起、放下,進行上肢屈伸運動。
2.腿部訓練:踮腳尖或扶著桌子進行起立坐下,幫助下肢恢復力量。
3.噘嘴式呼吸:
(1.)選擇舒適的姿勢:平躺時,將床頭抬高45至60度,膝蓋彎曲;或採取坐姿,身體坐直,頭部微微前傾,雙手放在大腿上或支撐在桌面上,放鬆肩膀。
(2.)吸氣:閉上嘴唇,通過鼻子緩慢深吸氣,感覺腹部隨著吸氣而鼓起。
(3.)短暫屏息:吸氣結束後,閉氣約3秒鐘。
(4.)吐氣:噘起嘴唇,像吹口哨或吹蠟燭般,通過口腔緩慢將氣體吐出。吐氣時間應為吸氣時間的兩倍,若吸氣時心中默數1、2,吐氣時則數1、2、3、4。
(5.)重複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每日4次,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但避免在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進行,以防止嗆咳。
四、完全臥床患者的翻身拍背與局部按摩
1.翻身拍背:每2小時進行一次翻身,並輕拍背部,減少痰液堆積與感染風險。
2.局部按摩:對長期受壓的部位,包括臀部、背部,按摩八髎穴與承扶穴,改善循環、避免褥瘡。
更多udn報導
好市多「1行李箱」網購賣超好 一票人卻示警:小心被航空公司退貨
取代白飯?專家提「花椰菜米3隱憂」: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看似健康實則是高風險族群 醫師揭「5類人」猝死機率高
全網都猜錯!大咖男神嘉賓來了 張惠妹M字腿催落辣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