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一生的和平爭議落幕?

美國前總前卡特過世(Jimmy Carter,1924年10月1日-2024年12月29日),他是美國第39任總統(1977年-1981年),其一生在國內外事務中均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他在中美台關係的演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同時在其他領域也有重要的貢獻和爭議。

卡特總統在1979年1月1日宣布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結束了長達30年的外交隔絕狀態。這一歷史性決定不僅改變了中美兩國的外交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中美建交為兩國的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打開了大門,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

與中國建交的同時,美國與台灣斷交,並終止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為了安撫台灣,美國國會於1979年通過了《台灣關係法》,確保美國在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繼續與台灣保持實質性的關係,並承諾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台灣的安全焦慮,但也使台灣在外交上,陷入國際承認的困境。

在中東事務上,卡特總統積極推動以色列與埃及的和平進程。1978年,他邀請埃及總統沙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比金前往大衛營進行談判,促成了《大衛營協定》的簽署。該協議結束了兩國間長達數十年的戰爭狀態,為中東和平奠定了基礎。

卡特總統任內還經歷了多次外交挫折,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的52名外交人員被扣為人質。卡特政府嘗試透過談判和軍事手段解救人質,但均告失敗,人質事件持續了444天,直至他卸任當天才得以解決。

同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卡特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對蘇聯實施糧食禁運,並聯合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這些行動加劇了美蘇冷戰的緊張局勢。

卸任後,卡特並未退出公共事務。他創立了卡特中心,致力於全球人權、民主和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工作。他積極參與調停國際衝突,監督選舉,推動疾病防治等人道主義活動。2002年卡特因其在國際和平與人權方面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總體而言,卡特以其堅定的道德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了世人廣泛的尊敬,其卸任後的全球貢獻更是鞏固了他作為和平使者的歷史地位。

(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品牌創新永續協會理事長)

看更多相關新聞
美國前總統卡特 100歲辭世
卡特晚年 對背棄台灣仍無愧疚
拜登宣布1/9「全國哀悼日」為前總統卡特舉行國葬
卡特於兩岸功過褒貶不一!美中關係恐難回頭
美國前總統卡特辭世 全球政要回應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