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癌王」胰臟癌奪命 醫曝二大晚發型患者須多注意

國發會前副主委、桃園市政府前副市長游建華驚傳3日胰臟癌病逝,享壽65歲。據指出,游建華抗癌已2年,隨後家屬也對外證實。醫師表示,胰臟癌俗稱「癌王」,致病原因不明,但四大族群不可不慎,包括長期喝酒引起的慢性胰臟炎患者;60、70歲才確診胰臟炎或糖尿病患者,及直系血親家族史者都須提高警覺。

胃腸肝膽科名醫、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林肇堂說,胰臟癌致病原因不明,好發年齡約60、70歲,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早期發現,當出現腹痛、體重減輕,或臉色發黃的黃疸症狀時,通常已是晚期,治療上又十分棘手,許多患者治療失敗,從確診到離世僅約6個月,因而有「癌王」的稱號。

林肇堂指出,胰臟癌沒有明顯的高風險因子,預防更加困難,但若要歸類,目前以長期喝酒引起的慢性胰臟炎患者,或原先沒有喝酒,也沒有胰臟炎病史,但卻在60、70歲檢查出胰臟炎,甚至是直系血親中有家人罹患胰臟癌的家族史者,有較高的風險罹患胰臟癌。

但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與糖尿病的相關性,特別是晚發型的糖尿病患者。林肇堂說,一般來說,糖尿病分為出生後缺乏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與體重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第二型糖尿病,其中,第二型糖尿病好發於40、50歲,患者已逾200萬人,而糖尿病與胰臟癌則有曖昧不明的情形。

林肇堂說,臨床發現,60、70歲才被診斷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約1至2年後,有很高的機會被診斷出胰臟癌。他說,原因可能是胰臟已出現病變,影響血糖控制不易所致,但是,是先有糖尿病才出現胰臟癌,或先有胰臟癌才出現糖尿病,這兩者得關係,還需進一步研究。

而目前胰臟癌檢查最有效的方法為電腦斷層,但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多,電腦斷層檢查昂貴,又有輻射線,不可能針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普篩。林肇堂說,因此,若是胰臟癌高風險患者再進行電腦斷層檢查即可。

林肇堂提醒,遠離胰臟癌最重要的是,不要喝酒,降低罹患慢性胰臟炎的機會;其次,60、70歲才出現胰臟炎、糖尿病的患者,應到醫院透過電腦斷層進行胰臟檢查,了解胰臟是否已出現病變。至於,有民眾說,冬天喜歡吃麻辣鍋、薑母鴨等高油脂食物,是否容易引發胰臟癌?他說,胰臟癌與飲食方面「沒有太大的關係」,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他崩潰「夜市王」毀了南機場夜市 在地人嘆:晚餐都沒得吃
文組沒專長…妹子1工作月薪46K列出缺點想跳槽 網勸:要珍惜
尾牙抽中萬元獎金 主管只烙「1句話」讓他瞬間少3千
「魷魚2」再創天價收益!李政宰被問驚人片酬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