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手操作 李君豪巧手補疝氣
「比起坐在書桌前讀書,我更喜歡動手操作」。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李君豪表示,他是個喜歡動手做很多事的人,因此很早就決定要進入能動手術的「外科」,不過因為自己是公費醫學生,選擇相對有限,曾經想過走心臟外科,但考量到該科風險高、壓力大,便決定選擇一般外科。
李君豪說,一般外科相較其他專科,較沒有立即性風險,主要處理腸胃道、肝、膽、胰、甲狀腺、乳房、疝氣等多樣化問題,「要學的很多,但也比較有趣」,每天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元也很不同,且每天遇到的病人也都不一樣。
進入國泰醫院近10年時間,李君豪分享,一般外科手術業務範圍廣,基本盤包括闌尾急診刀、膽囊問題,自己開最多的手術則大多是疝氣及胃部,如胃部腫瘤、胃癌、胃食道逆流、橫隔膜疝氣等,近年觀察下來,大小腸腫瘤問題也逐漸增多。
同時身為台灣疝氣醫學會監事的李君豪說,有些人先天肌肉組織孔洞不密合,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筋膜和肌肉層結構弱化、孔洞慢慢被擠開,就容易出現疝氣,導致導致腹腔內臟器移位,從皮膚外面摸得到體內臟器「凸出來」。當原本流動的胃、小腸、大腸掉進狹窄空間,可能造成劇烈疼痛、消化不順、吃什麼吐什麼,嚴重還可能腸壞死,引發發炎、敗血症。
李君豪觀察,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腹股溝疝氣」,且大多好發於男性,受先天構造影響,男性腹股溝連接支配睪丸的輸精管、血管,筋膜組織較為脆弱,發生機率較高。此外,年紀大的長輩也容易有疝氣困擾,因為疝氣與年紀有很大關聯,年紀越大,身體本身比較薄弱的部分,就會愈來愈脆弱,使得肌肉組織出現孔洞。
李君豪分享,自己曾遇過一名患者,得到較為罕見的「橫隔膜疝氣」,食道、腹部之間的橫隔膜處出現破洞,患者的胃、小腸、大腸全部都被擠到肺部,導致劇烈疼痛、呼吸不順。李君豪回想,當時經驗還不多的他,一看到X光結果都嚇傻了,趕緊開刀替患者將臟器復位,並將破洞修補起來,所幸患者復原狀況佳。
疝氣的風險族群包括腹壁較脆弱、抽菸者、懷孕婦女、曾經受過傷、開過刀者受外力衝擊等族群,李君豪提醒,民眾應少抽菸、少拿重物,強化身體結締組織,避免過度用力、腹內壓升高;過瘦、過胖者也應維持健康體重,避免組織較薄被撐開,或肌肉鬆動退化導致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