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中國當局為何對公務員漲薪諱莫如深

鄧聿文:「對當局而言,給公務員加薪,只能悄悄地做,不能大聲張揚。」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美國彭博社去年最後一天引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的報道,為了提振士氣和刺激消費,中國的公務員,包括教師、警察等,都將獲得“幾年裡第一次的顯著加薪”,工資上調不低於每月500元人民幣,具體加薪幅度取決於基本工資的水平,大約5%左右,且從2024年7月開始,補發半年的薪金漲幅。彭博社的報道很快得到了一些網民的證實,有人透露確實加薪了。

從該報道來看,當局此次給公務員加薪,是一次普漲,涵蓋公務員系統和教師、醫生等事業單位人員,調薪理由是“提振士氣和刺激消費”。所謂“提振士氣”,換個說法,其實是穩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隊伍。經濟蕭條,影響的不僅僅是普通民眾,讓他們對未來喪失信心,也影響公務員隊伍,讓當局覺得隊伍不好帶了。外界看到,當局一直到現在,還在號召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不能像經濟繁榮時期那樣花錢大手大腳,過度開銷,一些該砍的政府支出,該減的福利,都砍掉和減少了,很多地方公務員的獎金停發,甚至薪水也削減,致使公務員也滿腹牢騷。問題在於,中國的公務員比起其他國家的公務員,更多擔負著社會治理的責任,他們的精神面貌和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關乎社會穩定乃至政權穩固,如果他們因薪資減少而對其管治事務馬虎了事,大概率會加重社會危機,而對當局來講,尤其在目前的困難時期,要格外防範各種可能的意外事件導致社會危機的爆發。

保持社會穩定 首先要穩定公務員

因此,要保持社會穩定,首先要穩定公務員隊伍。在所謂新時代,當局對干部和公務員政治紀律的勒緊,本來就讓他們有很大不滿,各種對公務員的考核、糾錯和懲處的機制很多,可激勵機制很少。對中國的干部和公務員來說,最大的激勵是上升,然而,上升渠道畢竟有限。穩定且不斷上漲的收入,包括灰色收入,才是大多數公務員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公務員看重的,在正常年份,這個激勵機制能夠保證公務員隊伍的穩定。但現在是非正常年份,一邊是管治責任的加強,一邊是收入的下降,兩相比較,公務員隊伍就不可能只出於政治責任去為當局維穩,他們自身的穩定性都成了問題。故想讓社會在非正常狀態下穩定,公務員隊伍先要穩定,當局明了此中的利害關系,通過給公務員普漲薪資,從而來提振公務員隊伍的士氣。

至於是去年末給公務員提薪,這跟當局轉變經濟工作思路有關。去年12月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確立的今年經濟工作的思路,是超常規的逆周期調節,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擴內需提消費,當局把它作為今年要實現的九大任務之首。而要發揮刺激消費的效果,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來,必須更多地增加政府的公共消費,通過加大政府消費支出的力度,發揮撬動經濟的作用。因為一般民眾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都在下降。

公共消費指政府在履職時進行的各種消費,當中包括公務員的工資、獎金、津貼,以及各種公務支出,如會議費、差旅費等,在經濟處於通縮時,政府可以把公共消費的增加作為一項短期的逆周期調節措施。以往的經驗表明,中國公務員的消費能力在中國居民中一直都是消費主體。因為中國目前雖號稱有四億中產階級,但相對有消費意願且有消費能力的,公務員群體是其中的主要一個。相比富人,公務員有改善生活的需求,富人不僅人少,其奢侈消費也是有限度的,而公務員的改善性需求還是很強烈的;相比窮人,公務員的規模雖比不上窮人多,且窮人改善生活的需求比中產階級更強烈,可窮人受制於低收入,消費能力有限。如果和中產階級的其他群體,如過去在外企,現在在科技企業就業的988群體比,公務員收入的穩定性讓他們對未來不擔心,敢花錢。綜合這幾方面因素,公務員的消費能力在中國居民中確是是比較強的,屬於居民的消費主體。

包括教師、醫生和警察在內的廣義公務員群體,中國目前大約有8千萬人,加上他們的家人,估計有二到三億,人數也不少,考慮到當局為應對經濟衰退,削減了一些不必要開銷,各地也在給公務員減薪,而現在要刺激消費,提振經濟,從這個現實出發,恐怕還不得不靠公務員隊伍,這就要求當局不能再給公務員減薪,也許政府一些不必要的支出還是會削減,但對公務員要通過加薪把他們的消費欲望調動起來,否則,他們也不敢去改善性消費。當且僅當從這個角度,為公務員普漲薪資,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為什麼又不敢大大方方地告訴民眾?

然而,當局為什麼又不敢把一件本來合理的加薪舉措大大方方地告訴民眾?這就不能不說到中國當下的貧富分化的嚴重性。從刺激經濟的角度,給公務員加薪的確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從社會財富分配的角度講,這樣一來,也就會擴大財富分配的不合理性,並進一步加劇貧富分化。道理很簡單,一定時期財富的總量是個恆定數目,給公務員加薪了,最需要救濟的貧困人口得到的補助就會減少。盡管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但除非當局采取的經濟刺激措施的規模非常大,否則,給公務員每月加薪500元後,還有多少錢再來補助窮人?

中國人社部和財政部2015年曾發布《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的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基本工資標准要“每兩年調整一次”。據悉,2016年、2018年、2021年,中國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的薪金上調過三次,人均實際增資為300元左右。這三次調薪,當局也未公開宣布,是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2021年後當局未有再給公務員上調薪資,可能是基於疫情的因素,這次漲薪可以看作是補調。不過,前三次調薪中國經濟還不是那麼壞,民眾的收入也是在增長的。但過去四年,由於疫情的沖擊和外部形勢的惡化,以及內部政策的錯誤,中國經濟一年不如一年,當局也暫停了公務員工資的調整,且很多地方還對公務員進行了減薪,以共克時艱。從經濟角度說,政府過緊日子未必能為緩解經濟困難起到多大作用,但從政治角度看,擱置調薪,政府過緊日子,算是一種呼應民心的舉動,能夠給民眾一種心理上的平衡感。

如今當局冷不丁從要求公務員過緊日子,到普漲薪資,雖然也說要給中低收入民眾提高社保等的標准,可畢竟是先給公務員漲工資,且幅度還可觀,民眾會怎麼看待?大概他們會認為,當局在這樣困難的情景下,首先想到的還是自己人,先把自己人喂飽喂好,剩下的一點好處才給小民百姓。本來民眾和當局的緊張感在上升,現在加薪這個事情的曝光,會使他們進一步疏遠當局。因此,對當局而言,給公務員加薪,只能悄悄地做,不能大聲張揚。盡管彭博社的報道讓此事無法再隱瞞下去,但只要當局不公開表態,它就是一個懸案。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鄧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