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助脊損傷友找回知覺

簡報中的達哥,去年接受脊髓電刺激治療,效果非常很好,現在已回歸社會開計程車。(鄧博仁攝)
簡報中的達哥,去年接受脊髓電刺激治療,效果非常很好,現在已回歸社會開計程車。(鄧博仁攝)
花蓮慈濟醫院蔡昇宗主任演講精采,現場民眾互動熱烈,收獲滿滿。(鄧博仁攝)
花蓮慈濟醫院蔡昇宗主任演講精采,現場民眾互動熱烈,收獲滿滿。(鄧博仁攝)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花蓮慈濟健康講座」,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教授(一排左五)主講「脊髓損傷新希望」吸引許多民眾參加。(鄧博仁攝)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花蓮慈濟健康講座」,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教授(一排左五)主講「脊髓損傷新希望」吸引許多民眾參加。(鄧博仁攝)

對脊髓損傷、全身或半身癱瘓的人來說,人生大抵渺無希望,但花蓮慈濟醫院4年來成功執行5例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及20例晶片電刺激治療,加上中西醫復健合療,幫助脊損傷友重回「站立人」,甚至重返工作崗位。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8日特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脊髓損傷新希望」健康講座分享多例成功故事,鼓勵傷友不要放棄希望。

不同於中風病患大多年紀較長,蔡昇宗表示,脊髓損傷通常是意外造成,病患大多年輕且是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全家也常常跟著拖垮,因此花蓮慈濟多年來積極協助脊損病友,尋求治療和突破,自2019年6月導入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幫助脊髓損傷病人,緊接著2021年11月,完成第一例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幫助癱瘓5年的脊損病友站起來。

蔡昇宗指出,一般人認為癱瘓就是神經全斷,其實透過影像和電生理儀器偵測可以發現,有些病人雖然不能動,實際上神經還是有連結,只是沒有功能,好比有電線只是無法導電,因此透過幹細胞植入或電刺激,仍有機會活化迴路。美國脊髓損傷協會進一步按嚴重程度做分類,A是完全損傷,但並不表示脊椎被完全切斷,而是大腦和脊椎末端失聯,無法感覺、運動及控制最遠端的肛門或陰部;B至D為不完全損傷。

幹細胞治療的作法是取出病人自己的細胞,體外培養後再植入病人體內,細胞會分化出神經,重新長出神經連結,就像搭橋;電刺激則是在受損的神經附近植入晶片進行電刺激,活化迴路,使斷裂或部分受損的神經重新連結。一般評估A、B類的脊損患者建議以幹細胞植入治療,C、D類建議採晶片電刺激治療。蔡昇宗說,根據《特管辦法》,病人必須完全沒有動作且完全喪失感覺,才可接受幹細胞治療;如果手腳還能活動只是比較無力,或者有感覺但不正常,則建議採電刺激治療。

33歲古先生在一次工作中意外遭重機具砸傷,胸椎及腰椎斷裂、下半身癱瘓,1年多來只能臥床、靠輪椅代步、且大小便失禁,但來到花蓮慈濟經過幹細胞治療及中西醫復健合療後,不到2個月,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的感覺,接著能藉助輔助器行走,現在已重返職場,笑稱自己從「坐立人」變成「站立人」,開心又感動。

24歲黃先生則因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影響手部功能,在接受晶片植入手術後,術後第2天就能拿湯匙吃飯、3個月後可以使用叉子,握力明顯改善。蔡昇宗也分享,一名病人衝浪時遭浪擊打到岩石,胸椎斷裂,舉步維艱,在接受電刺激治療後,經過1年已能重返大海潛水,「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

蔡昇宗說,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和晶片電刺激治療皆須自費,分別約80萬至85萬元及60萬元,慈濟基金會也會根據病友情況給予協助。他也提醒,無論採幹細胞或電刺激治療,術後1個月都必須密集復健訓練,後續也須配合長期復健,恢復情況則因人而異,不完全損傷通常恢復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