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統一時間表?太過一廂情願

大陸學者閻學通在美媒《外交雜誌》投書,在台灣問題上,閻稱「中國未來4年將專心處理經濟問題,這段時間不會制定統一時間表」,引起熱議。隨即,國台辦在陸媒詢問下表示,「這是學者個人的言論」,並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閻學通發表了「看法」,而國台辦並沒有呼應閻學通的意見,這是事實。「事實」顯然大於「看法」,因此問題在於,此一「看法」是否僅是學者個人的一廂情願。閻學通對美國人表明,中方不希望美方介入台灣問題,拚經濟才是中美雙方當前要務。陸媒希望國台辦向人民說明,兩岸統一與經濟發展是否只能「二擇一」。國台辦則維持戰略模糊,不願此議題被當成「是非題」。

此一各方詢答的情境,顯示中美雙方在戰略模糊下,「彼此忽悠」的狀態。統一時間表一向都是「不方便透露的真相」,恰與問美國總統「會不會出兵保衛台灣」類似。

我們必須認知的是,到底什麼是「統一時間表」,沒人真的知道。其一:所謂「統一時間表」,恐怕不是一個具體的「年分」,而是一串行動清單,列載著哪一年要完成什麼事,完成了就計分,當總分達到統一條件時,才會出現「統一元年」。但這也只是一種風險評估,可以做,不代表馬上做,還不能做,也不代表不會做。

其二:和統、武統、逼統等等都是不同的達標途徑,但彼此不會互斥,在真實狀況中,各種方式交叉使用,才能應付複雜又快速變遷的中美互動環境。也唯有讓各種方法選項不互斥,方能掌握主動權,而不是固步自封。

其三:處理台灣問題雖與經濟現狀相關,但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若真要打仗,經濟好可以打,經濟不好也可以打,不會缺乏戰爭理據。事實上,美方不會只看經濟因素決定如何處理台灣問題,中方自然也不會。

其四:歷史大事件,永遠不是按照時間表發生的。

以上4點是分析「統一時間表」的要訣,因此,任何人說「未來幾年不會有統一時間表」,無論目的為何,都具有忽悠性質,因為大陸不會完全沒有計畫,也不可能精準預測美方的行動,而時間線往往是各方互動下的動態結果,不可能有簡單的答案。

何時統一,沒人說得準,可能是20年後,也可能是明天。

因此,「統一時間表」不會被清楚表述,就像美方至今堅持戰略模糊。重大的歷史變局,中美官方都無法提前預知未來的真實樣貌,只能做設想與準備。這麼說來,稱「沒有統一時間表」,確實就是「一廂情願」。而「情願」不能被當成嚴肅的預測。

發展,被對岸視為「中國復興」的主旋律,但別想歪了,以為「發展」與「統一」是對立的概念,非此即彼,國台辦這次可是清楚表述: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有些話,表面上好像很八股,事實上很深刻,經過了這幾年台灣問題的激化,就算大陸許多專家學者還沒察覺,但人民對現狀的反感不斷增強,官方不能不逐漸認知到,發展不是拒統的理由,統一不能只算「經濟帳」。

最後,不要把習近平的個人意志看得太重,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權力再大的人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真實狀況是,人往往是被時局推著走,就算歷史上有個別的大人物好像曾創造時局,時局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人的劇本走。因為人不是神,無法控制變數。

未來的變數可多得很,我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