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襄陽 孟浩然詩新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台灣目前現行的教科書,如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本上,有提到幾首詩詞,是兩岸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例如孟浩然的《春曉》和《過故人莊》,以及李白的《贈孟浩然》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本文故事的主角,就是山水詩人孟浩然。

他的故鄉正是湖北襄陽。小弟此番因緣際會,來到孟浩然的故居,重新認識大詩人的一生境遇。並且實地拜訪了襄陽鹿門山、鹿門寺、浩然居、孟浩然陳列館、孟園和浩然詩院等等名勝。新獲許多重要的史料,得以佐證比對考察,產生新的觀感,可說是獲益良多。

孟浩然18歲時,英雄出少年,即獲縣試金榜,三項都奪第一,但他放棄到襄陽參加府試,成為拒絕科舉考試的天才,眾人大驚,紛紛勸進,但是他說志不在功名。20歲時遊鹿門山寫《題鹿門山》。23歲和好友張子容一起在鹿門山隱居,寫下了《春曉》。24歲張子容中了進士,於是他25歲時也想求進身的機會。28歲時他去見了宰相張說,寫下了《岳陽樓》。但他29歲時,仍閒居在家中,嘆息自己清貧失意,有些自怨自憐。

孟浩然36歲時,知唐玄宗在洛陽,於是他赴洛陽求仕,滯留洛陽3年仍一無所獲。這年李白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8歲他中年才上考場,赴長安科考,可惜沒中。好友王維那時擔任尚書右丞,邀他入署一聚,沒想到突然玄宗皇帝到了,孟浩然躲在床下,王維不敢欺騙皇上,玄宗讓他出來吟詩。可能是一時情急,孟浩然念了那首《歲暮歸南山》。中間有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玄宗不悅,說:卿自不求仕,朕何嘗棄卿,奈何誣我!這下慘了,欺君之罪就要殺頭,何況是誣陷君王?還好皇上只令他放歸襄陽。

真是人各有命,怨不得人。難道不說這句詩,不才明主棄,或小弟此處強做解人,把它改成:蒙明主不棄,就能一路順遂,升官發財嗎?孟浩然討拍撒嬌,卻被皇帝罵回老家。而他的好朋友李白,跟皇上頂嘴互嗆卻沒事。天子呼來不上船,玄宗皇帝叫李白上船,而李白硬是不理不睬,他這是抗命啊!違抗聖旨啊!但是李白沒事。李白原本也是隱居山林,但是皇帝召他到京師,還供奉他翰林。突然我想起台灣有首閩南語歌,叫《金包銀》。異曲同工,大意如下:別人的性命是鑲金又包銀,我的生命就一文不值。別人開口是金言玉語,我一說話就災禍上門!

詩人孟浩然在湖北襄陽的紀念館中,有資料說他,是第一位拒絕科舉考試的少年,而台灣曾有本書,書名就叫《拒絕聯考的小子》,還真是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