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時代的終結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要推動「雙罷」,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韓國瑜、江啟臣,以及41位國民黨區域立委,宣示大罷免時代的開啟。然而諷刺的是,記者會上柯建銘的孤單身影,具現化地呈現民進黨對柯發動大罷免的立場態度。

雖然綠營仍呈現「尊柯」的主軸,並未明確反對,也聲稱有保持良好溝通,但殘酷的事實是,這些都只是公關話術。民進黨中央當天就向媒體聲明該事沒有討論,府院高層更是透過放消息的方式來表達對柯大罷免策略的不認同,甚至連柯建銘曾盛讚「台灣最美麗臉龐」的黨團幹事長吳思瑤都未選擇力挺。

綠委王世堅也在受訪時表示柯發動大罷免並未經過黨團討論,直接嗆明自己和很多綠委不認為應當這麼做,因為朝野還是有其他方式可協商。於是,柯在臉書張貼長文並Tag「51戰隊」,但最後卻只有區區5位綠委留言。

曾幾何時,「永遠的總召」、在立院呼風喚雨的「喬王之王」,一瞬之間,就在黨內孤掌難鳴。所有人在想的都不是柯的下一步,而是柯會以什麼方式走下舞台;討論的不只是大罷免的推動,而是柯的接班人是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柯雖孤臣無力回天,但側翼仍遍地在社群上對柯總召歌功頌德。事實上,正是連綠營基層支持者都出現對柯適任性的疑音,所以才需要網路意見來平衡輿論。

為何柯建銘要孤注一擲,把小罷免變成大罷免,將成敗繫於自己?追根究柢,其實還是綠營內部的壓力鍋。從立院攻防來看,第11屆國會的民進黨可說是灰頭土臉,即使黨政媒與監察、司法系統接力作戰,甚至讓青鳥飛出來,仍阻攔不了在野黨的立法權行使。

而在接連作戰失利,文攻武鬥皆墨之後,綠委的士氣也空前低落,出席狀況愈來愈差,肢體衝突也只做做樣子;甚至開始出現民進黨立委匿名抨擊府院黨沒有奧援黨團的新聞;最後還傳出因部分派系和綠委反對,不認同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劉靜怡,為避免內部衝突外顯化,因而才發生全黨倒戈否決自家提名人的鬧劇。綠營內戰,可說是山雨欲來。

柯的大罷免計畫表面上是對在野黨的全面反擊,但背後實質上反映了民進黨內部的權力失控與派系矛盾。他的孤注一擲,非但無法挽回民進黨在國會的顏面,反而進一步暴露其黨內支持的式微與士氣低落。從綠委冷漠的反應到府院高層的刻意切割,柯的政治命運已進入倒數階段。與其說這是一次大罷免的開始,不如說是民進黨內部權力結構崩解的前奏,而最終承受後果的,不會是已失去光環的柯建銘,而是賴清德的執政根基。(作者為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