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觀念行為偏差,性別平權教育怎麼了?
建國中學校友餐敘,菜名遭指物化女性;一名在麥當勞打工的未成年少女指控遭主管性騷、性侵長達一年,飽受憂鬱症之苦走上絕路,但是竟有建中學生在社群網路平台po上幾位同學一邊吃麥當勞、一邊高喊「沒有女權世界真好」的圖文,此一圖文又引發數所明星男校學生仿效。這兩起事件都牽涉性平觀念、行為的偏差,而且行為人大多為中學生,台灣的性平教育怎麼了?
傳統文化當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但也早有兩性平權觀念,民國六十年代的人口政策宣傳「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就是基於扭轉女性劣勢的出發點。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日發生葉永鋕事件,不但讓性別多元議題引起重視與省思,更進一步將原本的《兩性平等教育法》等法律修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法》等法律;教育部並於去年以葉永鋕案發生的日期,將每年四月二十日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日」。
另一方面,依據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政府擬具《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草案獲立法院三讀通過,於民國一○一年施行;性平會則屬於行政院法定會議,二○二一年行政院長蘇貞昌被抓包未依法定期舉行若干會議,其中就包括性平會。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等機關也依法成立性平相關組織。要言之,有關於性平議題,雖然法律面、制度面尚有應精進之處,但已大抵具備。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制度仍須人的遵守與執行方能見其效;倘若僅以法律、制度已具備即自認台灣性平表現績優,則未免流於自我感覺良好。即以性侵害事件通報加害人統計來看,一一二年達八千七百多人,創下一○五年以來新高;校園疑似性侵、性騷、性霸凌通報案件數逐年攀升,一一二年近三千件,也創新高,而且發生在高中的案件數占各級學校的三成多、甚至四成。顯見,性平恐怕已有淪為口號之虞。
事實上,不僅懵懂的中學生可能不知輕重涉入性侵、性騷、性霸凌,近年來大學也屢傳類似案件。根據一○六年監委高鳳仙的調查,一○二年至一○六年共有十一所大學傳出迎新活動涉及性騷擾或性霸凌,發生這些案件的大學當中不乏有頂尖大學,其中更有學校發生延遲校安通報等不當處置。此一歪風不僅沒有在監委、媒體嚴正批駁後退卻,一一○年至一一二年大學通報疑似性侵、性騷、性霸凌件數還高於之前幾年。
但是,漠視性平的案件又何止發生於校園,去年台灣爆發MtToo#運動,掀開潘朵拉盒子的三個案件則是發生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包括婦女部、青年部都涉及包庇、吃案,直到受害人挺身而出、輿論沸騰,外界才知原來民進黨內藏汙納垢已久,涉及仗勢欺人反指摘受害人的前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蔡沐霖日前更遭到起訴。藝人黃子佼涉犯性醜聞自毀前程、藝人宥勝遭訴強制猥褻後悔莫及、名嘴朱學恆性騷道歉仍遭判刑…。
一次又一次名人性騷、性侵、性霸凌案件見諸媒體,都是性平教育的錯誤示範,受害人的心靈也一次又一次受創,更有那些已經挽不回的性命,加害人自己或師長事後道歉也難以平復受害人的創傷。教育是根本,預防重於通報;多元性別之間相互尊重是基本道理,但及早糾正偏差觀念與行為,遠勝於偏差者一犯再犯、越犯越大!(人生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拒絕自殺)